莫應豐《將軍吟》 說明 2010/12/11 (820K) 2010/12/11 (795K) 2010/12/11 (上冊,簡體版) (12,028K) 2010/12/11 (下冊,簡體版) (14,232K) 2010/12/11 (849K) 2010/12/11 (565K) 好讀書櫃《典藏版》,感謝陳偉森參照原書整理校正過。 勘誤表: 滿瞼皺紋/滿臉 (mPDB 2010/12/11) 紅著瞼/臉 己經/已經 順著下領/下頷 側過瞼/臉 呆/待 (多處) 萬一只/※※※ (多處) 作者簡介: 莫應豐(1938—1989)當代著名作家。湖南益陽(今屬桃江)人。1972年起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小兵闖大山》、《風》、《將軍吟》、《美神》等長篇,系列小說《迷糊外傳》及中短篇小說集《麂山之迷》等;其中《將軍吟》是其代表作品,獲首屆茅盾文學獎。1984年後,他致力於探索「人性」的奧秘,主要作品有《桃源夢》、中短篇小說《山高林密處》、《駝背的竹鄉》、《死河的奇跡》、《黑洞》、《重圍》等。《將軍吟》獲全國首屆茅盾文學獎。 1989年2月不幸英年早逝。曾任湖南省文聯副主席、省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我在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是作家的職責到底是什麼。作家對於時代,應該是一面鏡子;作家對於讀者,應該是一個良友;作家對於妖孽,應該是一把尖刀;作家對於明天,應該是一隻雄雞。』——莫應豐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正面描寫「文化大革命」全過程的小說,它以空軍某兵團司令彭其受迫害的經歷為主線,通過三位將軍的不同命運,歌頌了老一代革命家的原則性和鬥爭性。 彭其是跟毛主席爬雪山過草地、打日本打老蔣的老將軍,因他在黨委會上說空軍「靠搞衛生出名,是華而不實、形式主義」,說吳法憲「不懂軍事,不能當司令」,在「文革」初期就被扣上「反黨」帽子,身陷囹圄,妻離子散,險些喪命。但他在困境申仍千方百計保護戰友,他苦口婆心地勸教那些「造反」的人們,他用表面關押實際保護的辦法使戰友不吃眼前虧。他受盡折磨,終於周總理親自打電話叫他到北京去了。 另一位將軍陳鏡泉與彭其是老同鄉老戰友,造反派逼他領導批鬥彭其,他只得違心去做,面對複雜局面他「心如刀絞」。他丟掉一條胳膊,又喪妻多病,一生坎坷而忠心一片。 還有一位老革命胡連生,則是愛憎分明,火暴如雷。他反對神化領袖,說毛主席是人不是菩薩。在所謂「公審大會」上,他破口大罵造反派「革得連是非都沒有了」,他更受到了非人的對待。 小說中三個將軍的女兒,沉靜的彭湘湘,潑辣的陳小炮,「色彩和芳香還在神秘莫測之中」的李小芽,在鬥爭中也都成長了起來。而「造反派」頭頭范子愚夫婦和反面人物鄔中夫婦、江醉章之流,畢竟沒有逃脫了可恥的下場。 ※※※ 《將軍吟》一書評論 (一) 作為誕生在灰暗土壤裡的一棵生命樹,《將軍吟》的出現,無論從哪種意義上講,都構成了中國當代文學史乃至中國當代文化思想史上的一個奇跡。 它的出現本身,它的成功與缺憾,貢獻與不足,都值得我們給予特別的關注與探討。面對這一充滿了悲劇情感,同時也充滿了自我剖析精神的作品,你無法保持局外人的鎮靜,無法掩藏自己的靈魂;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永遠不會死去的文本,它在毫不妥協地把我們提升到自我證明的人生狀態後告知我們:什麼是真正的藝術及藝術秉賦。這一切皆來自思想的蘆葦對於混沌世界的困惑,對於鐵一樣真實堅硬的意識形態生活的懷疑和抗拒,來自個體存在與群體活動的對峙與較量。 (二) 《將軍吟》講了一個有關文化大革命生活的故事。現在看來,這個故事的價值並不在於它從正面表現了文化大革命運動,從而給歷史留下一面鏡子,而在於這個故事本身所蘊含的深度超過了正常的歷史理解力與想像力。與正面的時代生活相比,作者的筆端顯然更多而且頻繁地沉溺在個人生活的世界裡,顯然更傾向於個人的情感反應與心理態度,在誰也說不明白的非理性的顛狂、盲目、任意、破壞與無能為力的狀態中,時代成為了一個沉重的陰影,成為了一個「魔鬼」:是什麼「魔鬼」跑進來作怪使一個堂堂的集團軍司令竟失去了掌握小小會場的權利?是什麼「魔鬼」的憑附使得每一個人都不屬於自己使生活失去了基本的秩序? 像馬爾克斯筆下的那場加勒比的颶風,時代在這裡變得神奇並富有「魔力」。 對這種魔力作者無力索解也無須索解,解決人與歷史的尷尬也許是人類社會永遠的責任,能夠發現這種境遇並表現出來昭之芸芸眾生,對一個小說家來說,已經近乎一種刻意與苛求了。 在這個意義上,《將軍吟》已經讓新時期之初一連串的藝術動作相形失色了,莫應豐在1976 年的思考令當今所有進行文學操作的人都感到了沉重的失語。然而,作品的深度並不僅限於此,與社會批判雙重進行的是對構成基本社會單位的個體生存活動的審視與分析,在社會生活的背景上,拷問了自我的靈魂,通過對個體諸生相諸心態的陳列,讓我們看到了潛伏在每個人心中並相機出來表演的「魔鬼」:原始本能的惡欲。貪婪、自私、破壞正是這些陰暗不安的成份,才使得人在更多的時候失去掌握自己的機會而去聽從冥冥之中的魔鬼的笛音。 可悲的不是人無力抵抗「魔鬼」的誘惑,而是根本不肯傾聽自我心靈的回聲,根本不去營造自己的意志之牆來阻礙「魔鬼」的出入。 彭其司令員的秘書鄔中、門診部護士劉絮雲、「革命家」范子愚、文工團員鄒燕這一干小人物之所以紛紛參與到一場罪惡中去不能自拔,就在於他們對社會生活流的主動委身與自覺投靠。 最能夠說明問題的就是那個經常被劇中角色所感動得落淚的話劇演員鄒燕,在參與對老紅軍胡連生的鬥爭時,良好的本能使她面臨慘劇的發生時竟控制不住落下眼淚,但她寧可選擇去廁所擦去軟弱可恥的眼淚後繼續鬥爭,而不選擇聽任眼淚流下來,選擇自己的良知。從這個角度看來,所謂「文化大革命」悲劇乃至任何一場歷史悲劇的發生與延續,作為社會個體的每一個人,也許都該擔負不可推卸的罪責。 (三) 遺憾的是這一思想在1976 年以後許多年裡的中國文學和思想理論的發展中都無法找到回聲,只在一部八旬老人寫就的《隨想錄》裡才達成共識。這種結果不能不引人深思。 《將軍吟》最初創作於1976 年3 月至6 月,正值「文革」行將結束的前夕。但是,像「文革」最初的歲月一樣,社會意識仍然處於盲目肯定的狀態,殘缺的感性的迷狂仍然憑附並佔據著全體的社會心靈,「革命」勝利後新生活的幸福還像一輪初生的太陽令人陶醉。一切都罩在和平神聖的光圈裡,新時代消息杳杳無期。 作者所面對的就是這種近乎絕望的虛無和永恆,除了自己的心靈和眼睛之外,他無所借助也無復依傍。在這樣的條件和環境下能夠產生上述否定的思想並把這一思想表達得如此細膩,恐怕不是單憑一種單純的冒險精神所能達到的,也不是所謂「寫真實」的創作方法所帶來的正效應,而應歸納於一種深刻的藝術哲學思想:真正的藝術不應是時代生活的寄生品,不是對傳統的重複,而應為時代形象、為傳統提供一種可資參照的價值體系;它緣於一種毫不媚俗的獨立意志,緣於對表象性質的思維方法的摒棄,緣於藝術家對自我心靈連續不斷的傾聽與辯析。離開了這些原則,藝術將失去所有的莊嚴而淪為一種膚淺的風雅形式,成為一張空洞的標籤。《將軍吟》正是在這些方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本。 除此之外,《將軍吟》做表達體系、表達機制也基本近於完整而健康,生動如生的人物形象,敘述基調的沉著與抒情,語言風格的清新與樸實,連共時性組接中呈現歷時性流動的結構等等,都具有自己個性的特徵而較少當時文學習尚的影響。只有在個別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別是在宣傳部長江醉章的形象上,明顯地存留了「反面人物」 時代特徵,明顯地接受了階級鬥爭文學意識的影響,這是避免不了的。任何具有獨立意志的作家在枝節的細節方面都免不了趨俗,否則就是「超人」了。 但在邏輯上,「超人」根本不存在。這樣看來,《將軍吟》的缺憾是必然的,是命裡注定了的。 ※※※ 作品意義 《將軍吟》的創作,其政治意義應該是大於文學本身。為什麼要冒險創作這樣的作品? 莫應豐說: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我不願意昧著良心服務於那群國賊,於是整天消極偷懶,能躲則躲,能推則推,能裝糊塗的決不自逞聰明。經常串門聊天,哈哈大笑,貌似玩世不恭。年華在虛度,精神痛苦已極,壓抑著一腔怒火,不知從哪裡噴出來。」又說,「我當過兵,對軍隊有所瞭解,知道槍桿子能夠影響國家前途。復員以後,我仍舊常與軍人接觸,對他們心中所想略知一二。那時我幾乎把全部希望托付於我所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將軍們,只要他們認為時機成熟,振臂一揮,士兵們都是乾柴,立刻會燃起沖天大火;老百姓也都是烘烤在烈日下的火藥,隨時都可能發生爆炸。萬惡的『四人幫』將在一片火海中化成灰燼。這是我的幻想。於是我想為那些可能是未來的救國神靈們立傳。」莫應豐說,「我想把它寫成一個正直的將軍發自內心的悲憤的長詩,籍以抒發他們那一輩人的主流思想,激發人們對自己和人民命運的關注。我寧肯把我寄予希望的對象盡可能寫得美一些,把美的靈魂和美的性格當成日出前的晨星」。 ※※※ 關於《將軍吟》的創作——莫應豐 《書林》編輯部要我談談寫作《將軍吟》的體會,我不知從何說起。在清理過去的舊書時,由一種現象產生出一番聯想。 前幾年,我經常收到出版社寄來的新書,有的翻一翻,有的沒有動。那些書全都打上了年代的烙印。就小說而言,只要看看裡面有些什麼口號,便知道寫成於哪一年。如今一見那些口號就反感,無論書中有些什麼內容,也只好閉眼扔進化紙爐。作者和編輯的心血豈不白費了?僅是紙張的浪費也令人痛心。我自己在「四人幫」垮臺前夕也出版過一本小說,雖然在書架上勉強放了兩年,甚至曾考慮過修改重版,但終因時過境遷,難以救活,任其碾作塵泥了。那本書叫《小兵闖大山》,用去了我一些寶貴的生活素材,至今想來,猶感惋惜。 我也間或寫一點短篇,不久前在收編成集的時候,發現有些篇味兒不對了。一般地說,我還不算是很愛趕時髦的人,沒有寫過變幻無常的「路線鬥爭」,也不曾寫「走資派」之類。凡被我認為是短命的題材,我是不輕易去碰的。儘管如此,仍舊有些作品短命。 《將軍吟》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寫成於1976年春夏,出版於1980年6月。至今又過去近兩年了,仍不覺得過時。當然,一部長篇小說,出版還不到兩年,絕對不能算是長命的。但考慮到從寫出初稿至今,六年時間內,中國發生了多大的變化!文壇風雨又是何其多!《將軍吟》卻不受這些影響,也算是難得了。 有趣的是,《將軍吟》初稿寫成後,一直密藏在朋友家裡。過了兩年半,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從廣播裡聽了全會公報,驚喜地發現,《將軍吟》初稿對「文化革命」的認識正好與公報的總精神相符;於是決定,立刻將稿子交給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是巧合嗎?確實是太巧了。我事後分析造成這種巧合的原因時發現,透過偶然的現象,能找到必然的根由。 在「四人幫」肆虐橫行的那些年月,我們從事文藝創作的人,被當成鷹犬和傳聲筒使用,不許關心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不許正視觸目驚心的生活現實,不許有健全的頭腦和正常的思維。我當時深感人格受辱,經常問自己:為什麼要寫?為什麼不去幹點別的事?一個人如果發現自己的行為沒有意義或有害於人、無利於己,就不會繼續幹下去。我正是從覺醒中甩袖而離開當時文場的。談起創作,我有點玩世不恭。找我約稿,我就說:「你從哪裡打聽到我會寫什麼東西?」實際上,我既不是完全不懂,也不是對創作沒有感情。自從我發現自己能夠寫小說以來,總想顯一顯身手。可是,怎樣幹才是值得的呢?我在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是作家的職責到底是什麼。作家對於時代,應該是一面鏡子;作家對於讀者,應該是一個良友;作家對於妖孽,應該是一把尖刀;作家對干明天,應該是一隻雄雞。江湖騙子和為虎作悵的人,難道能留下什麼好東西嗎?糊里糊塗,行為盲目,也很難設想能勝任人民的重托。於是我想幹一點本來應於的事情,按照應盡的職責來幹。這個職業是高尚的,同時也是危險的。亙古以來,有多少舞文弄墨的人曾經遭遇不幸?又想幹這一行,又要絕對保險,恐伯也難做到。除非你不打算盡職.既 要盡職,便不能算好了命再來。我就是這樣決定按真實面貌來描寫「文化革命」的。真實就是科學。科學是真正的硬漢子,它不屈服於任何邪惡勢力。「四人幫」拚死掙扎,想叫歷史朝著反科學的方向發展,終歸慘敗。歷史是按科學的方向前進的,我寫《將軍吟》也基本上是抱著科學態度的,所以就發生了巧合。看起來是巧,其實全在規律中。哪怕歷史一時走了彎路,大方向總是不會變的,這種巧合遲早會發生。 怎樣才能寫得真實?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有不同的真實標準。我們都是那場運動的參加者,都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具體的角色。每人看到的事實不同,會形成不同的是非觀;每人所處的地位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好惡感。我知道自己的眼界十分有限,而要從事創作,眼界是不能過於狹窄的。胸懷要容得下更大的世界才好。我從1972年開始,就對親身經歷過的那場運動從正面、反面和側面進行回憶與思考,也從正面、反面和側面重新認識記憶中的種種人物。橫觀全國的大局,縱觀歷史的由來和趨向,謹慎地尋找我所要寫的主題,堅定寫作的信心。我經常提醒自己,要盡可能站得高一些,再高一些。想起過去的幼稚舉動來,經常覺得好笑;想起那時曾經愛過的、恨過的、景仰過的、同情過的種種人物來,他們的形象都變得複雜些、全面些了。有時為彭其著想,有時又為江醉章著想,有時假定自己是陳鏡泉,會怎麼樣?像范子愚那樣的人,他自己死於並不明白中,活著的人們應怎樣看待他?胡連生是可愛的,但他這類人物的存在,過去、現在和將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我把那些人物一個個搬到歷史的和時代的透視鏡面前,反覆照射、查看,像嚴肅的醫生一樣,做出盡可能準確的診斷。好在時間充裕 ,從開始產生想法到寫完初稿,經歷了五個年頭。所有這些努力,都是為了達到真實。我想,越是接近真實,作品的生命力就越強。這大概可以作為一個經驗記在心裡。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對生活熟悉的程度,跟作品的生命力有直接關係。我過去寫過劇本,經常失敗。我往往把失敗的原因歸於技巧不熟,經驗不足,甚至怨天尤人。在困境中,我也想過,哪回要是能把親身經歷的事情寫出來不知會怎樣。但在寫《將軍吟》以前,哪怕再熟悉的生活,寫出來也使人覺得是假的。那是因為受著種種框框的約束,作品裡表現出來的生活被歪曲了。我從來痛恨「四人幫」那套文化專制教條。放開手腳,依照生活的真實面貌大膽寫一回,是我夢寐以求的事。但是,我發現有些歪曲生活的搞法,已成了習慣,從構思開始,就總是有一個幽靈在左右徘徊。我不斷在自己腦子裡敲警鐘:往意!照生活的真實面貌來寫。為達此目的,我力求給每一個人物找到具體的模特兒。有許多章節是把自己經歷過的事情盡可能照原樣寫進去。在我讀過的小說裡,似乎沒有見過描寫一個領導幹部作報告、並把長篇大論的報告內容正面寫出來的搞法。誰都知道,作報告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聰明的作者是要盡量避開不寫的。而我在生活中,確實聽過一個極端生動感人的長篇報告,事過好幾年了,當時的感受記憶猶新。難道不能打破禁忌寫一回試試嗎?我聽說有的高明的國畫家,為使自己的作品構圖奇特,故意違 反常識,先造成險局,然後從險局中解脫出來,一旦成功,令人驚歎。我仗著確有生活依據,也給自己造了一險,正面描寫彭其在文工團作報告。這就是第十四章《老人心》。現在,這個有點特色的章節,常常得到一些好評。其實我很清楚,並不是因為技巧使我獲得成功,而是由干它真正來自生活。就整個作品而言,《將軍吟》是我所有作品中生活依據最充足的一部。它所以高出於其他,忠實於生活是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有人說,《將軍吟》比較真實地描寫了「文革」動亂時期的一段生活,這個評價無疑對我是一個鼓舞。冷靜地想,它的真實程度到底如何呢?我希望它在無情的時間面前繼續經受檢驗。 感謝前人教給我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 |
好讀第25年了。 有好讀真好,有你也真好。但不知遍及各地的你,究竟有多少。若你從未或很久沒贊助過好讀,請按這裡,贊助好讀也讓我們知道你的鼓勵與支持。 2024/12/3 小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好读网站,感谢所有的故事。 2024/10/22 蘇菲 感謝好讀各界人士的無私奉獻并分享了不同種類的書藏。在異地難以購買中文書籍,好讀提供一個很好的中文書閱讀平台。 2024/10/20 Tao 粗暴的以信用卡感謝好讀團隊的無償奉獻。懇請各位讀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好讀生生不息,也讓周博士恩澤廣被不熄° 2024/9/13 maliang 感谢好读,无私的分享,伴我成长,感动到我泪流。 2024/9/7 Ashley 因為尋找高陽的小說知道了好讀,也已經十年了。好讀上高陽的小說也慢慢地持續更新,越來越全,而且質量上佳,值得珍藏。感謝好讀!感謝校對者! 2024/6/14 Skelen 第一次知道好讀是在2011年,還記得那時身在外國的我要找<那些年>是十分困難,就是好讀令我發現了電子書的世界。雖然我也會買實體書,但在這十多年間,也會不斷在這裡找書看。身處香港也要十分感謝創辦人和製作電子書的各位讀友,感謝大家! 2024/6/1 德瑞克 感谢你无私的分享。 2024/5/18 布莱恩 《好讀》網站可以說是啟蒙了我對文學的興趣,一個提供了我自由自在悠遊於文學書海之中的平台,太感謝《好讀》了。 2024/5/8 rc 去年偶然發現好讀,覺得這裡根本是寶藏天地!謝謝每一位在幕後默默耕耘文學天地的人。 2024/5/7 呢 用好讀許多年了,感謝重新更新,也感謝大家的付出! 2024/4/4 R 這里居然能找到哈維爾.西耶拉的書!驚喜萬分!希望能讀到更多這位歷史小說大師的作品!感恩每一位好讀團隊! 2024/3/14 Beatlebum 在好讀挖寶好幾年,以為好讀不會更新了,但還是偶爾會上來看看,沒想到又有新書了,超級感動!好讀真的陪我渡過好多個通勤的日子跟愜意的週末,謝謝好讀! 2024/3/9 Christine 好讀是我這個文字工作者隨時隨地的好朋友,我有空就上來,給我許多精神糧食,伴我度過許多白天黑夜,有好讀,真好!非常感謝幕後團隊。 2024/2/19 He Zhong 非常非常感谢好读,许多外面找不到的书都在这里找到了,找书的过程,好读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 2024/1/13 Vanessa Chen 隔了七年才又上來,才知周先生離開了。很高興曾有機會參與好讀,透過網路與周博士共事(真也才知道的,一直只稱呼周先生的),感謝好讀團隊!也和過去一樣,給周先生的文末"祝您闔家平安健康"~願他家人心安~ 2024/1/7 強 第一次知道好讀的時間不久,大約兩年前。當時常在這裡挖寶,本來很擔心網站會隨著周博士離世而無法再運作,今日再來發現網站動起來了,真心、真心地感謝願意付出的善心人士們。無法想像沒有閱讀的人生,閱讀的路上有您們真好。 2023/12/27 Annabel Kuo 上高中後有了手機發現的,非常感謝。我本身是個很愛閱讀的人,我感到若我活著而不去欣賞這一種人類的藝術那將毫無意義可言。總而言之,萬分感謝,我不知道在每有能力買書學校圖書館又只能借七天的情況下,沒有這個網站我的生命會是多麼的荒蕪。 2023/12/12 Yumi 幾年前偶然得知周博士離世的消息,來到好讀網站總會覺得有點悵然,也以為不會再運作了。今年為老父親添購電子閱讀器,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再度連上好讀,沒想到繼續運作,還有這麼多讀友再度回來這裡,感覺很溫暖,謝謝好讀與團隊們的努力。 2023/11/27 Helios 能在这里发现赤川次郎、鬼马星和高羅佩的作品,太驚喜了!感謝好讀書櫃! 2023/11/19 Moon 偶然間發現這個網站,如獲至寶,更找到小時候很喜歡的一本書終於出現電子版,感謝團隊的無私分享,謝謝好讀! 2023/11/18 Michael 无意间想起过来好读怀念一下。竟然是惊喜!好读活过来了!感恩 感谢。 2023/11/5 angsila 每周上好读看看是否有新书,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这种陪伴是一种舒服的,充满确定感的安心。感谢好读。 2023/10/30 Vincent 從武俠小說開始接觸到好讀,陸陸續續也看了很多好書,六年前看到周博士的消息覺得十分不捨與可惜,時隔多年發現好讀又重新運作了,實在感到非常開心與感謝! 2023/10/23 偷泥 2019年的某天,我在這裡遇見了薩豐的風之影,便開啟了我的閱讀之路,才知道原來閱讀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2023年的今天,我依然在這裡遇見一本本的好書,真心感謝好讀! 2023/10/7 Young 自2017年後,時隔六年才發現好讀又開始運作了,真的充滿深深感謝。 2023/10/4 JOE 好多年前,在好讀發現艾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還有科小說海伯利昂,讓我在年輕歲月,住在忠孝東路旁玉成公園附近的時候,獲得了很多閱讀的樂趣。時隔多年,又想在好讀看點書,到了今天,我第一次在好讀把村上春樹的收音機2讀完,感謝好讀~ 2023/10/3 snow 非常喜歡好讀,感謝好讀無私的付出與陪伴的歲月。永遠支持好讀。祝福好讀長長久久。 2023/9/24 Tomcat Chou 從2006年起,好讀就這麼伴我度過了這麼長的時間。直到2017.12的噩耗傳來,我以為就此不再見好讀。直到今日,偶然想起老朋友,想不到好讀還在,令人又驚又喜。祝福好讀,好讀長存。 2023/9/24 王俊文 眼力不好,多年沒來好讀看書,今天再訪好讀方知周劍輝博士已往生,不勝唏噓,希望他安息天國。沒有他的辛苦創建及許多熱心朋友的共同努力,好讀不容易經營至今。謝謝周博士及熱心朋友的辛勞貢獻! 2023/9/12 Charlotte Chang 想不到今天上網查看,好讀竟然復活了,是哪位神仙壯士伸出援手?還沒仔細搜尋來龍去脈,已喜極而泣。這嘉惠眾多書友但卻無啥收益的苦工,真的需要有很多愛才能繼續下去,祝福新版主,謝謝您!好人一生平安! 2023/9/5 小張 喜愛好讀網站及電子書本 很多年月了。從武俠小說起始,到各種書類,幸得有心人製作電子本供方便取用閱讀,非常感謝。 2023/8/18 璐羽 第一次知道好讀是無意間發現的,並且發現的那天令我驚喜且意外的是—剛好是好讀復活不久之後,覺著應該是某種莫名的緣分,促使想找些電子書的我被帶到了這裡。這裡有著各位前輩們辛苦掃描、品質極佳的電子書,讓我這個後人能夠免費享用這些書籍,十分感激前人的努力讓我成了書籍的富翁。感謝好讀和各位讓好讀變得更好,讚。 2023/7/26 袁樹國 好些書都沒有prc檔案,有點遺憾!重新上架還是令人高興,加油! 2023/7/20 KYLESONG 大概2010知道好讀, 就三不五時來此找書, 原本只有看書時順便回報一些文字勘誤, 後來2015開始幫忙周博士製作電子書, 主要是OCR檔案的文字校對, 也曾經掃瞄了一,二本書進行校對提供txt, 周博士也幫忙製作了電子書格式上架, 非常感念~ 可惜後來2016年中事忙, 暫停了校對的支持, 再後來就是看到周博士由友人的公告....當下難過且震驚, 雖然還是偶而會上好讀看看, 但是看到周博士曾經的發文還是心中不捨, 終於, 今天久違的上線,看到新版主的通知, 開心不已, 也希望周博士在天上也是同樣歡欣. 2023/7/18 Mac 翻書抽屜內的Kindle,很舊沒有開啟了使我再與好讀相遇。期待重拾讀趣,祝讀趣再次重臨好讀及各位讀者。 2023/7/18 池子 十年前发现好读,获得了很多排版非常好的电子书,现在还有当年下载的很多书存在kindle里。好久没来竟发现版主周先生已经过世令人不胜唏嘘。感谢周先生带来好读,给予纷繁复杂的网络一方书香雅地。 2023/7/14 甲魚 好讀的出現,使我重措對書籍的興趣,它提供了一個便利的途徑來發掘好書,希望這個網站能繼續為其他有興趣的讀者服務。 2023/7/8 歌 讀書時期用pocket pc 看書持資源發現了好讀,然後好讀一直陪伴我至大學畢業然後踏足社會。雖然工作事忙,但是上好讀網閒逛看黃河散文已成一種習慣,直至發現好讀不再更新,繼而停站,再從別的論壇得悉網主離世一事,心有點哀傷,後悔未曾跟他言謝在學習期間他的網站是我的精神食糧。見到好讀重啟,有心人延續好讀網站的營運和更新,很是感激,對周先生的貢獻亦致萬分感謝! 2023/7/4 葉扁舟先生 相识十年,前面看过不少好书,谢谢你。今年时间更多了,希望在haodoo度过更好的年华。 >> 更多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