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紅牡丹》 說明 2012/1/30 (525K) 2010/6/25 (512K) 2012/1/30 2012/1/30 (560K) 2012/1/30 (376K) 好讀書櫃《典藏版》,感謝陳偉森參照原書整理校正過。 內容簡介: 《紅牡丹》是林語堂先生用英文寫成,1961年在英國出版。有不同譯本。《紅牡丹》並不是一部一般意義上的言情小說,作品表現了對壓抑人性的封建「理學」的憎惡,同時,對牡丹所追求的恣意任性的情感給予了反思,具有較強的藝術色彩和現實意義。 本書以主人公的情感生活為線索,敘述女主角牡丹受父母之命,違背自己的意願,被迫嫁給江蘇高郵一個鹽政官吏,但乃祕密與自己所愛的人私通,在夫婿去世後又有一樁樁的風流韻事,被搜奇獵趣的人們編成《紅牡丹》的歌謠在江南地區伴唱,「紅牡丹」也成為梁牡丹這個年輕寡婦的綽號。 小說通過牡丹在婚戀生活上的曲折經歷,表現了一個清末的少婦在尋求愛情過程中的大膽追求,細緻地刻畫了情愛世界的奧秘。小說從多種角度描寫了性格獨特的梁牡丹形象,在人物描寫的技巧上較以往幾部小說有所提高,亦是林語堂著作中少有較具香豔色彩的小說。雖然小說的時代背景是清末,但書中人物的意識卻是現代的。書中實際上是以古喻今表現了一種適合現代西方文化觀念的女性意識。作者在書中所表現的價值觀,與西方文化的價值標準十分接近。書中對愛情的哲理性的剖析,雋永妙語,含義深刻,引人深思。所以,該書在海外十分暢銷,曾多次再版。 勘誤表: 御寒/禦寒 (mPDB 2012/1/30) 理發/理髮 郎聲/朗聲 云云/雲雲 用姜用醋/薑用醋 谷子/穀子 谷穗/穀穗 ※※※ 血色芳華紅牡丹──對小說《紅牡丹》中的隱喻與象徵的解讀 (潘瑛撰) 一、鳳凰涅般──死亡背後的急流暗湧與重生復現的塵埃落定 文學作品,縱使其內容與題材千差萬別,但歸根到底,人類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芒勢必一代代傳承發展而被保留並體現,於是文學作品似乎又具有了某種特定氣質的深層積澱;伴隨著種種「有意味的形式」,「永恒主題」也就隨之出現。所謂的「永恒主題」,如果按照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晚年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觀點,可以粗略地分為愛與死兩大方面:前者包括了性愛、母愛;後者則主要指戰鬥和死亡。因此,人性既非絕對的感性(動物性),又非絕對的理性(神性),而是感性與理性、自然性與社會性的完美統一。 「愛」本身就昭示著生命,於是乎作為人性之最特出明證之一的愛情便常常在生與死的交鋒中得到最本質的體現:或為愛而生,或為情而死,或在生死邊緣徘徊追尋。《紅牡丹》以二十二歲妙齡孀婦梁牡丹的愛恨經歷結構全篇,她所面對的一系列死生輪回最終造就了她「愛的重生」:這個懷著叛逆而自由的夢想,一心追求完美真愛的狂放女子,在與社會倫理、內心良知的激烈戰鬥中,在罹患了愈變愈烈的生死變故之後,終於以其「愛」的升華拉上了她完滿的人生幕布。 小說一開頭,陰鬱氣氛撲面而來,二十二歲的牡丹在甫一露面就成了人人為之悲嘆的可憐寡婦。死亡無可置疑,希望卻在其中滋長萌生;在這場死亡背後,她的內心是激蕩澎湃的,因為「她天性多愁善感,她知道愛情應該是甚麼樣子,她知道一個失望的愛情生活裏的甘苦,她也知道自己的情郎和自己在棒打鴛鴦兩處分離的痛楚愁恨」。粗鄙愚陋、好色無能的丈夫染疾暴斃,對牡丹而言是解脫,是契機,因為這一切都意味著與初戀情人金竹的密約有望,自己的生活也因此又重新見到了曙光。面對參加喪禮的裝模做樣的男人和好傳閒話的女人,牡丹冷漠、不屑和暗笑;對丈夫之死毫不動衷的她,只有在感到「分明有所盼望,但企求者為何,自己又不了然」的時候,為已逝青春而悲傷的眼淚才從她那「無以名之的深淵流了出來」。在丈夫暴亡的背後,牡丹欣喜又惑然;事實上,死亡在這裏成了牡丹這個清末女子反叛重生的前奏,讓她「感覺到一種奇異的孤寂,一種奇異的自由」,為她滿腔愛之熱情的噴薄而出奏響了美麗卻迷茫的樂音,「到了一個結局,是走向新生活的開始,也是一些新問題的開始」。 送靈途中約會金竹不果,然因緣巧合卻遇到了她自小崇拜敬慕的族兄──「翰林」梁孟嘉。這個讓她一提起便「聲音裏有一種童稚的熱情」的男人很快就被牡丹那童真美好的熱情態度所吸引,同時也以他思想的深邃和精神境界的超邁喚起了牡丹蟄存已久的情感渴望。在下定決心放棄與金竹無結果的痴戀後,在夾雜著肉欲性愛的敬愛之情中,牡丹愛上了孟嘉,沉醉而自以為得所。然而,在與孟嘉同樣難有結果的戀情中,牡丹再一次失望惶然:一方面難忘初戀,另一方面不成熟的她又不滿足於堂兄的斯文守禮,只得在性的驅動下避入細民街區自遣愁煩。此時,愛人金竹的死再次改變了她的人生。 金竹的死讓牡丹一度沉淪,使她「突然長大,兩個眼睛顯得已經有成人的那種有思慮懂事的神氣,臉上顯著聽從忍讓冷靜超然的表情」。成熟的因子在牡丹體內開始生成並漸趨明顯。因為金竹的喪禮,牡丹的出格舉動使她一夜之間成為杭城紅人,除了真正做了一回「紅牡丹」之外,也因此結識了安德年這個合乎她愛情理想的浪漫詩人。從此刻起,牡丹更向往安定和幸福的愛情生活,「做個母親,生好多孩子」成了她甜蜜的夢想,母愛這一偉大情感在她身上彌散擴展。不幸的是,安德年的幼子鹿鹿的夭亡又使這個開始未久的美夢再度幻滅。母愛的崇高促使善良的牡丹做出無奈而傷情的退讓,她「不願意傷害別人」而寧可在心中永遠保留一份純潔至美的愛情;屢次面對痛楚不堪的死亡讓牡丹「漸趨平凡實際」,做個母親、獲得安定、成為真正女人的願望一天比一天強烈,理性的情感在日見成熟的牡丹心中佔據越來越顯著的地位,平和取代了往日的狂熱和盲目,最終促使她在接受妹妹素馨與孟嘉的婚姻之後理智地選擇了傅南濤──一個既能給她帶來自由歡樂,又能予以「女人之真正生活」的男子。 社會和家庭生育了牡丹而無力使之安穩;生命旅程中四個性格各異的男人塑造了牡丹,又用不同的方式改變並造就了她,其間悲歡離合,欲訴還休。作為愛情生活三要素(社會、女性、男性)之一的他們,既是悲劇的製造者,然同時又是喜劇的參與者:初戀愛人金竹的另娶陷牡丹於愛恨無緒的兩難困境,卻促成她和堂兄孟嘉心靈的契合無間;孟嘉的驚俗言論培養了牡丹反叛的性格,又是這種放達不拘使她對二人的交往倍感壓力而終於選擇背棄;名流詩人安德年的愛拯救了因愛人之死而頹唐不已的牡丹,編織了她心中新的美夢,但結果卻只徒增感傷;天橋拳師傅南濤的出現催化和加速了牡丹對孟嘉的背棄,成為一次極可能成功的美滿婚姻的阻力,但最後又是他給了牡丹最適時、最有價值的愛和生活,以給人無限憧憬的婚禮完成了「紅牡丹」的血色芳華。 一部《紅牡丹》是牡丹的血淚史,她在紛紛擾擾的世俗眼光和生生死死的錯綜複雜間成長起來,這種成長有著戰鬥拼殺的痕跡,既是與傳統社會倫理的搏擊,又是對內心七情的突圍輾轉。面對一次次的死亡懸崖,牡丹又能恰逢屢次的重生良機,不僅是肉體的重生(如劫後遇救),更是精神的完滿與升華。最初那個二十二歲的少女熱情固執,狂放不羈,對生活只有憧憬,橫沖莽撞而義無返顧;對愛情的追求偏重於肉體性愛的感官刺激。伴隨著戰鬥的激烈,人性的成熟,理性的光芒開始閃爍並日益眩目,最終和感性達到了統一與和諧;性愛躍升為母愛,牡丹的肉體與心靈歷經了層層波瀾之後終歸於平靜祥和。 小說以死亡開頭,用婚禮作尾,除了預示故事本身的自然演進之外,也憑藉一系列的生死插曲昭告了那個尋求真愛理想的女性的「蛻變」:從對性愛的追逐到對母愛的渴求,從對絕對自由浪漫的叛逆到對心靈相通的注重,完美的愛情從死而生,完滿的人性也因之得到彰顯與歌頌。悲喜交加、愛恨交錯的情感在生死交織的演繹裏層見疊出,牡丹的年輕稚嫩在身與心的雙重冒險中,避開一個又一個漩渦和陷阱,變得高尚尊貴又樸實無華;從溫柔浪漫的西子湖畔到理性自然的京華國都,靈與肉的幻滅、再生與結合,終於讓牡丹真正地獲得了重生。死亡背後的急流暗湧最終被重生復現的塵埃落定所取代,所有的人和事都在牡丹的「鳳凰涅般」中或消散或再生,留下的只是無盡的美,「方是真正之生活,如蜜如飴」。 從某種程度上說,《紅牡丹》正是用人的重生來微觀地映射出整個人類生活的真諦和意義,那就是對生命的永恒本質的探討與求索,即人類群體的生、死與愛及最終極的平衡與和諧。這也是作者林語堂的道家思想的外在物化的結果,追求自然、追求平和,用超越生死的愛來表現整個世界的大同和一體;另一方面,《紅牡丹》中的道家文化又是一種經過西方文化過濾的、以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為內核的道家文化,它剝離了傳統道家的養生、知足、無為等消極因素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老滑、散漫等國民劣根性與和平哲學,表現出一定的反傳統、反人事的人生態度,從而用生與死、愛與恨的永恒辨證和隱喻象徵凸顯了種種人生領悟,反映出作者的理想人生和理想人格。 二、女人.花.色彩──隱喻象徵中的對比與合一 《紅牡丹》中的人物較長篇《京華煙雲》而言要簡單得多,以牡丹為唯一主角,梁孟嘉、安德年、白薇、素馨為副,因此全書筆墨百分之九十以上幾乎都集中於對牡丹一人的描繪。圍繞著牡丹,好友白薇和親妹素馨都由於身份、情感、經歷的特殊微妙,成為兩個不能被忽略的女性形象。倘若將作品看作一部真正的女性小說,那麼這三個人物在設置之初就因為各自身上被賦予的隱喻象徵色彩而具有了對比之中又「三位一體」的文學意味。 把女子比作花無疑是中國文學中的一大特色,這種特徵在現代到了林語堂筆下被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且不論《京華煙雲》裏的姚木蘭,牡丹、素馨、白薇這三個貫穿於全書的女子都是以花來命名,此種命名方式除了賦予女性各異而卓然的性格色彩之外,又將花語的隱喻象徵帶進了作品,推動了人物性格的發展和故事的整體演進趨勢。 牡丹,花中之王,貴富艷麗甲群芳;梁牡丹正是如此:「猶如皎潔秋月的臉,眼毛黑而長,濃郁美好的雙唇,端正的下巴」,「說話的聲音年輕、清亮,特別柔和」,「目光之中流露著熱情」,她婀娜的身材,嬌媚的聲音和臉上那種「夢幻般的神情」,足以另每個男人「意蕩情迷,畢生難忘」。正如「紅牡丹謠」中所唱的:「她嬌滴滴人間少見……本是仙女的容顏」。毫無疑問,在外形上她與花王名副其實,在潛質裏她更是牡丹傲性卓絕的人化體現。 李漁在《閒情偶寄.種植部.木本第一》中首列「牡丹」,其謂「花王之封……其為武後也。」他認為牡丹之所以被封為花王正在於它「人主不能屈之」、「不肯通融」的「不回之本性」。既然是花王,梁牡丹便勢必具有「王之風範」:她完全是個「宗教的叛徒」,有「熱情」、「理想」和「敏銳的頭腦」,她知道「她的命運是操在她自己手裏,不容許別人干涉」;對權威和禮教,她嗤之以鼻,「在她生活的歡樂和青春的氣質之下,覺得做節婦,做烈婦,全無道理」,「她天生氣質強烈而敏感,高尚而不同於流俗,熱切追求理想,世俗傳統的善良,常人所認為的美德,她全無措意」。正因為她超脫世俗的個性與追求,使她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做出了種種常人所不能為和不敢為的事情,這些在一般人眼中看來是背倫違德的舉動卻恰恰是牡丹「花之個性」的最真實的展示。紅色是牡丹的花語標簽,象徵著狂放的熱情與一往無前的勇氣,正是這「紅」驅動著牡丹執著地向往追求並不斷地用她的聰慧樂觀、放逸通達和多舛的命運做不屈的抗爭而最終獲得幸福。 「素馨一種,花之最弱者也,無一枝一莖不需扶植,予嘗謂之『可憐花』。」(《閒情偶寄.種植部.藤本第二》)和姐姐牡丹相比,妹妹素馨「有點蒼白,眼睛像鹿的眼睛那樣溫柔,鼻子像姐姐的那麼筆直,下巴很端正,臉是鵝蛋臉兒」,完全不同於牡丹的艷麗而更多一份純然嬌俏。在她的內心深處是有著自卑情結的,她常常認為姐姐美麗而自己只是差強人意,也就無形之中養成了聽話、規矩的理性精神,她的純潔往往成為牡丹狂放的鮮明對照,她的坦白真純與善解人意讓孟嘉將她看成牡丹放浪不貞的刪節本而最終予以接納。素馨與牡丹追求情愛的孟浪不同,她對孟嘉的愛是敬愛與熱愛,少了一分男女之情而更多一份手足之意。對於自己的愛情,說到底是等待與付出,少了牡丹那份追逐與享有;對於婚姻,則多了一份倚靠與寄托,故而時時處處以「翰林夫人」自居任事,少了牡丹的從容不拘。素馨與牡丹的不同在於她那世俗的智慧、傳統的賢淑、從禮合節又順勢明理的言談舉止以及安分隨時且藏愚守拙的處世為人;這使得她的女性的熱情光芒更多地被掩蓋在矜持自製的外表之下。於是,姐妹花語的天差地別在作品中主要反映在二人理性與感性的不同偏向以及對待愛情的態度舉動,雖然有諸多對立面, 卻又正像牡丹對素馨又愛又恨的內心情感一樣,本質上又是彼此和諧統一,而這種和諧統一則又借助於白薇這個更為完美的女性來得到體現。 作為牡丹的密友,白薇是牡丹「之所最心愛者」,二人達到全然了解而毫無格格不入之處。牡丹「愛其智慧,愛其敏感,愛其人生態度」,因為她們彼此相象而默契無間,猶如化合為一的兩顆雨滴一般。白薇不僅是牡丹的精神支柱和依托,也是牡丹無往追求的終極目標的體現:性格絕假純真,愛情自由甜蜜,生活自得若仙。她就如一個標的指引著牡丹,也用她的「白」來預示著「紅」牡丹的最終歸宿的完滿無瑕,象徵著一場血淚史的最後的終結。 林語堂塑造了三朵色彩鮮明的女人花,他將花之寓意賦予人物,將花之寓意帶入人物內心,使三個如花般的女人按照各自的潛定性來創造生活和展示生活;《紅牡丹》中表達了女性的「樂天知命」、「心安理得」的處世態度與生活原則:她們有著個性解放的色彩而不甘作封建專制的奴隸去任憑他人擺布;但她們又不是一味的抗爭而是表現出某些容忍與順從;她們雖也經歷了苦難,但其內心卻洗淨了沉重與悲哀。她們是以精神的豐瞻與高尚、心靈的靈動與透徹、氣度的瀟灑與飄逸為特徵的。她們已不是被男性審視而任憑敘述者說的「他者」或「聽從」,更不是一個無語「沉默者」,而是「講者」,是「敘述人」,是作為主人翁來「言說」,從而表現了她們的思想、感情、感覺以及豐富而微妙的心理世界。在這裏,美麗而和諧的女人都是「情」、「性」的統一體,在一系列的隱喻和象徵裏,女性的內涵是「三位一體」的:不管她們在性格、經歷上是多麼的不同或存在對立,她們的最終意願或理想則都是以「和諧幸福」為指歸;不一樣的花語和色彩注定了個人心性的差別,而這種差別又直接或間接決定了女人殊途同歸的異樣人生,從而亦使得種種人生境遇都成為了偶然中的必然,確乎又帶有某種看似神秘實則 清晰的預言意味。 綜上可見,這樣的人物構置方式和整部小說的主題結構又是有著相關聯繫的,它表現於多組矛盾意象的隱喻象徵性的統一之中,這為整部作品的敘事藝術增添了一條內在的暗示線索,因此不僅在小說中構成了含蘊豐富的雙重性特徵,也使《紅牡丹》時時處處都充滿了一種對人生和人性的深層次的哲理思考。 |
好讀第25年了。 有好讀真好,有你也真好。但不知遍及各地的你,究竟有多少。若你從未或很久沒贊助過好讀,請按這裡,贊助好讀也讓我們知道你的鼓勵與支持。 2024/12/3 小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好读网站,感谢所有的故事。 2024/10/22 蘇菲 感謝好讀各界人士的無私奉獻并分享了不同種類的書藏。在異地難以購買中文書籍,好讀提供一個很好的中文書閱讀平台。 2024/10/20 Tao 粗暴的以信用卡感謝好讀團隊的無償奉獻。懇請各位讀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好讀生生不息,也讓周博士恩澤廣被不熄° 2024/9/13 maliang 感谢好读,无私的分享,伴我成长,感动到我泪流。 2024/9/7 Ashley 因為尋找高陽的小說知道了好讀,也已經十年了。好讀上高陽的小說也慢慢地持續更新,越來越全,而且質量上佳,值得珍藏。感謝好讀!感謝校對者! 2024/6/14 Skelen 第一次知道好讀是在2011年,還記得那時身在外國的我要找<那些年>是十分困難,就是好讀令我發現了電子書的世界。雖然我也會買實體書,但在這十多年間,也會不斷在這裡找書看。身處香港也要十分感謝創辦人和製作電子書的各位讀友,感謝大家! 2024/6/1 德瑞克 感谢你无私的分享。 2024/5/18 布莱恩 《好讀》網站可以說是啟蒙了我對文學的興趣,一個提供了我自由自在悠遊於文學書海之中的平台,太感謝《好讀》了。 2024/5/8 rc 去年偶然發現好讀,覺得這裡根本是寶藏天地!謝謝每一位在幕後默默耕耘文學天地的人。 2024/5/7 呢 用好讀許多年了,感謝重新更新,也感謝大家的付出! 2024/4/4 R 這里居然能找到哈維爾.西耶拉的書!驚喜萬分!希望能讀到更多這位歷史小說大師的作品!感恩每一位好讀團隊! 2024/3/14 Beatlebum 在好讀挖寶好幾年,以為好讀不會更新了,但還是偶爾會上來看看,沒想到又有新書了,超級感動!好讀真的陪我渡過好多個通勤的日子跟愜意的週末,謝謝好讀! 2024/3/9 Christine 好讀是我這個文字工作者隨時隨地的好朋友,我有空就上來,給我許多精神糧食,伴我度過許多白天黑夜,有好讀,真好!非常感謝幕後團隊。 2024/2/19 He Zhong 非常非常感谢好读,许多外面找不到的书都在这里找到了,找书的过程,好读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 2024/1/13 Vanessa Chen 隔了七年才又上來,才知周先生離開了。很高興曾有機會參與好讀,透過網路與周博士共事(真也才知道的,一直只稱呼周先生的),感謝好讀團隊!也和過去一樣,給周先生的文末"祝您闔家平安健康"~願他家人心安~ 2024/1/7 強 第一次知道好讀的時間不久,大約兩年前。當時常在這裡挖寶,本來很擔心網站會隨著周博士離世而無法再運作,今日再來發現網站動起來了,真心、真心地感謝願意付出的善心人士們。無法想像沒有閱讀的人生,閱讀的路上有您們真好。 2023/12/27 Annabel Kuo 上高中後有了手機發現的,非常感謝。我本身是個很愛閱讀的人,我感到若我活著而不去欣賞這一種人類的藝術那將毫無意義可言。總而言之,萬分感謝,我不知道在每有能力買書學校圖書館又只能借七天的情況下,沒有這個網站我的生命會是多麼的荒蕪。 2023/12/12 Yumi 幾年前偶然得知周博士離世的消息,來到好讀網站總會覺得有點悵然,也以為不會再運作了。今年為老父親添購電子閱讀器,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再度連上好讀,沒想到繼續運作,還有這麼多讀友再度回來這裡,感覺很溫暖,謝謝好讀與團隊們的努力。 2023/11/27 Helios 能在这里发现赤川次郎、鬼马星和高羅佩的作品,太驚喜了!感謝好讀書櫃! 2023/11/19 Moon 偶然間發現這個網站,如獲至寶,更找到小時候很喜歡的一本書終於出現電子版,感謝團隊的無私分享,謝謝好讀! 2023/11/18 Michael 无意间想起过来好读怀念一下。竟然是惊喜!好读活过来了!感恩 感谢。 2023/11/5 angsila 每周上好读看看是否有新书,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这种陪伴是一种舒服的,充满确定感的安心。感谢好读。 2023/10/30 Vincent 從武俠小說開始接觸到好讀,陸陸續續也看了很多好書,六年前看到周博士的消息覺得十分不捨與可惜,時隔多年發現好讀又重新運作了,實在感到非常開心與感謝! 2023/10/23 偷泥 2019年的某天,我在這裡遇見了薩豐的風之影,便開啟了我的閱讀之路,才知道原來閱讀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2023年的今天,我依然在這裡遇見一本本的好書,真心感謝好讀! 2023/10/7 Young 自2017年後,時隔六年才發現好讀又開始運作了,真的充滿深深感謝。 2023/10/4 JOE 好多年前,在好讀發現艾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還有科小說海伯利昂,讓我在年輕歲月,住在忠孝東路旁玉成公園附近的時候,獲得了很多閱讀的樂趣。時隔多年,又想在好讀看點書,到了今天,我第一次在好讀把村上春樹的收音機2讀完,感謝好讀~ 2023/10/3 snow 非常喜歡好讀,感謝好讀無私的付出與陪伴的歲月。永遠支持好讀。祝福好讀長長久久。 2023/9/24 Tomcat Chou 從2006年起,好讀就這麼伴我度過了這麼長的時間。直到2017.12的噩耗傳來,我以為就此不再見好讀。直到今日,偶然想起老朋友,想不到好讀還在,令人又驚又喜。祝福好讀,好讀長存。 2023/9/24 王俊文 眼力不好,多年沒來好讀看書,今天再訪好讀方知周劍輝博士已往生,不勝唏噓,希望他安息天國。沒有他的辛苦創建及許多熱心朋友的共同努力,好讀不容易經營至今。謝謝周博士及熱心朋友的辛勞貢獻! 2023/9/12 Charlotte Chang 想不到今天上網查看,好讀竟然復活了,是哪位神仙壯士伸出援手?還沒仔細搜尋來龍去脈,已喜極而泣。這嘉惠眾多書友但卻無啥收益的苦工,真的需要有很多愛才能繼續下去,祝福新版主,謝謝您!好人一生平安! 2023/9/5 小張 喜愛好讀網站及電子書本 很多年月了。從武俠小說起始,到各種書類,幸得有心人製作電子本供方便取用閱讀,非常感謝。 2023/8/18 璐羽 第一次知道好讀是無意間發現的,並且發現的那天令我驚喜且意外的是—剛好是好讀復活不久之後,覺著應該是某種莫名的緣分,促使想找些電子書的我被帶到了這裡。這裡有著各位前輩們辛苦掃描、品質極佳的電子書,讓我這個後人能夠免費享用這些書籍,十分感激前人的努力讓我成了書籍的富翁。感謝好讀和各位讓好讀變得更好,讚。 2023/7/26 袁樹國 好些書都沒有prc檔案,有點遺憾!重新上架還是令人高興,加油! 2023/7/20 KYLESONG 大概2010知道好讀, 就三不五時來此找書, 原本只有看書時順便回報一些文字勘誤, 後來2015開始幫忙周博士製作電子書, 主要是OCR檔案的文字校對, 也曾經掃瞄了一,二本書進行校對提供txt, 周博士也幫忙製作了電子書格式上架, 非常感念~ 可惜後來2016年中事忙, 暫停了校對的支持, 再後來就是看到周博士由友人的公告....當下難過且震驚, 雖然還是偶而會上好讀看看, 但是看到周博士曾經的發文還是心中不捨, 終於, 今天久違的上線,看到新版主的通知, 開心不已, 也希望周博士在天上也是同樣歡欣. 2023/7/18 Mac 翻書抽屜內的Kindle,很舊沒有開啟了使我再與好讀相遇。期待重拾讀趣,祝讀趣再次重臨好讀及各位讀者。 2023/7/18 池子 十年前发现好读,获得了很多排版非常好的电子书,现在还有当年下载的很多书存在kindle里。好久没来竟发现版主周先生已经过世令人不胜唏嘘。感谢周先生带来好读,给予纷繁复杂的网络一方书香雅地。 2023/7/14 甲魚 好讀的出現,使我重措對書籍的興趣,它提供了一個便利的途徑來發掘好書,希望這個網站能繼續為其他有興趣的讀者服務。 2023/7/8 歌 讀書時期用pocket pc 看書持資源發現了好讀,然後好讀一直陪伴我至大學畢業然後踏足社會。雖然工作事忙,但是上好讀網閒逛看黃河散文已成一種習慣,直至發現好讀不再更新,繼而停站,再從別的論壇得悉網主離世一事,心有點哀傷,後悔未曾跟他言謝在學習期間他的網站是我的精神食糧。見到好讀重啟,有心人延續好讀網站的營運和更新,很是感激,對周先生的貢獻亦致萬分感謝! 2023/7/4 葉扁舟先生 相识十年,前面看过不少好书,谢谢你。今年时间更多了,希望在haodoo度过更好的年华。 >> 更多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