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西方攝影作品中的東方》2017/7/28
題目唸起來有點怪怪的,所以解釋一下。打從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攝影好手,陸續的來到中國,補捉到許多珍貴的鏡頭,滿足了他她們的好奇心,順便也發表了大作。我從谷歌中選出一些來。除了共同欣賞外,也略表已見,就教大家。


先挑這兩張,想表達中外攝影師選擇「主題」的不同。我們東方的攝影大師們很少把「燒菜」當一回事而端上「桌」的。更不輕易的把女人的髮型「大作文章」拿來發表的。可以想見這兩張是「外來的」高手的傑作了。


這兩幅比較有深度的原因,不是因為選擇風景作主題的緣故。我猜是:
- 選景「遼闊」有「縱深」。看的人馬上領悟而產生同感。
- 背景顏色柔和,而使欣賞的人馬上產生好感。
尤其下面這幅風景中帆船的顏色「剛巧」是和背景塔偑得天衣無縫。


前面兩張都是PRO級的,和我們都沾不上邊,不如上個「小菜」吧!好的。這兩幅我們去北京旅遊時,不但去過一定也拍過吧?那就請問為什麼他們拍的時候旁邊都沒有閒著的人?兩個方法,一個前置,一個後製。前置就是天沒亮你就去等。一開門,就就衝進去照。當然也不一定就沒人。「後製」不是叫你走後門。找關係或者塞錢。而是拿到照相館,請他們在暗房裡動手腳。不過,現在大部份的照相館都不肯。怕麻煩。賺得有限,而且你還會挑三撿四的。反過來說,下面這張泰國的佛寺就非常討喜。因為色彩鮮豔,而且「東方」得很。看的人一看就懂。

下面這張一看就會猜到是高手拍的。因為構題簡單無比,不須解釋。色彩分明艷麗。光線配置「超棒」。人見人愛。不用再舉例說明了。下次再聊。趕快去試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