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伏羲氏《平心看失智症》2016/10/21
最近朋友捎來一位失智症醫師的大作,台灣劉秀枝醫師的「失智醫師的告白」。劉醫師本人是台灣榮民總醫院失智症的特約醫師,也是失智症的患者。她用了大幅筆墨,苦口婆心的向讀者介紹,如何治療和防止失智症惡化的方法(作者註)。筆者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的,卻是治療以外的種種。
失智症,這個讓我們這些對醫療常識頗為貧乏的人看來,最不可思議的是:不會遺傳和傳染。勉強的說,它和遺傳基因無關。但是不會傳染是肯定的。另外一個是醫不好,至少沒有特效藥或者打幾針就好的事。再一個特點是,患者都不承認自己有病。不會像其他病症的患者,都乖乖的去打針吃藥,希望早日康復。
回想起來,先母在世九十二年。在她生命的的末期,身體機能衰竭,住進療養院不久,無法進食,開始灌食。而且有老年失智症早期的症狀。我每次去看她,她都好高興。她一向不善言詞。看到我,又想不出什麼話來說。就不斷的問我「今天是禮拜幾?」。大概問了七八次,我被問煩了,就開始亂答「今天是禮拜六」,「今天是禮拜二」等等。她查覺了,沉默了一下子,就換了一個話題「加州好久沒有下雨了」。等我要告辭時,她還不死心,「那你再告訴媽媽一次,今天是禮拜幾?」。後來我才明白,什麼叫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媽,今天是中秋節,禮拜四,妳聽得到嗎?
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親友們也在慢慢的衰退中。去年回去台灣探親訪友,就分別經曆了一位近親和一位老同學的錐心之痛。他們知道我是誰,但都默默的看著我,把拿出來的水果,輕輕的推到我的面前看著我吃。我強忍著眼中的淚水,口裡還一邊說著「你也吃,大家一起吃呀」。夜深人靜,無語問蒼天「為什麼有這樣的病?為什麼只有他們有?別人沒有?」。
在三年前我寫的那篇有關失智症的小品《老人痴呆症》中,我還大言不慚的說「如果可以選擇生那種病,我寧願選擇失智症」。三年過去,世故漸深。現在的我,可不再那麼想了。因為我知道,任何病情,都只有痛苦和不安。唯一的選項是恢復健康。但是好奇的是,失智患者本人知道得此病嗎?還有,如果我們早早就照著劉秀枝醫師建議的各點(作者註)去做,就一定不會患得此症嗎?答案是當然不一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做了就一定比不做會減少了,或者延緩了得此症的機會和時間。
失智症和其他失「能」症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除了深奧的中醫和中醫療法外,大部分的西醫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深奧複雜的腦神經或者換心手術,到簡單無比的牙疼和感冒都是如此。失智症當然也是疾病的一種,但是我不明白;為什麼醫生向我們這些病患的家屬解釋的時候,我們都聽不懂前因後果?只一味的說患者年紀大了,功能退化。難道醫研同志們仍須努力,再等20年?或許也是因為這個緣故,你上網去看看。那多如牛毛醫治失智症的偏方,有如過江之鯽。你就會了解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光陰如電,人生數十寒暑,瞬隙既過。我們都要離開人生舞台。保養再好,運氣再好,最後還是逃不過老年失智,或是其他病痛而去。有時想想,很容易萬念俱灰。所以一定要給自己加油打氣。至少,少給家人和照顧你的人,增添麻煩。無論這個照顧你的人,是你的兒女,或者是請來照顧你的人,都是一樣。萬萬不可認為「你是我養大的,或者你是我花錢請來照顧我的」而心存待慢。將心比心吧!天地悠悠,人海遼闊。我們都不過是滄海的一粟。攝自珍重,朋友。
(作者註)劉秀枝醫師的建議有下列各點:
- 細嚼慢嚥
- 曬太陽
- 列出每日工作清單
- 吃早餐
- 開車繫安全帶騎車戴安全帽
- 常做家事
- 多喝水
- 跟人笑笑打招呼
- 每週走一條新路
- 健走
- 深呼吸
- 看電視少於一小時
- 吃葉酸和B12維生素
- 吃香喝辣
- 每天都要用牙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