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首頁 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 有聲書籍 | 好讀新聞

趙之楚《意料中的意外(一)》2017/11/03

  意外不一定是壞事,「喜出望外」也是意外。
  意料中的是:職場畢業,一定會有一個聊具一格的Good by party,
  意外的是:竟是這般的出人「意外」…


  職場退休,是遲早的事,也是一件「愉快的傷感事」,難以決定的是「何年?何月?」
  「職場退休」就像「學校畢業」一樣,事實上,有人說「退休」就是「畢業」,「職場畢業」。人一生中有多次的「畢業」:不論甚麼階段的「畢業」,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畢業都是一件100%的喜事,唯獨從「職場畢業」,卻是叫人喜也不是,悲也不是的尷尬事。所有的畢業,包括「職場畢業」,少不了的是一場「歡送、惜別會」,這是人情。人情是很難把握的,很難意料的…
  人情是人與人交往時產生的「心靈活動」。在同一幢building,的同一unit與同一群人,相互交替工作的coworker,長達25年之久,彼此間的「心靈活動」不能說不密切。密切「心靈活動」的深淺,或人際關係是很難用數字所表達的,甚至是「隱性的」,是因人的感知度而異的…
  惜別會,就是為表達人際間「心靈深層活動」而安排的最後機會…
  人一生中,不論是在任何階段,都會受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恩惠」(或幫助),也會有意或無意的予人以恩惠(或幫助)。
  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座右銘: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俗話說:「一碗飯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
  助人或施捨的結果,是恩?是仇?讓存心施捨的,或助人者,做起來難免有些斟酌…



  中國人又非常注重「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並視之為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助人的確是美德,但不是我們中國人「獨有、特有」的美德。「知恩圖報」應是人類共有的「道心」活動的一部分。
  讓人感念的,不一定是物質的資助,一句適時的安慰、鼓勵的話語,所產生的精神支持、讓人獲益,同樣的讓人感念、銘記難忘。
  有人說「人情債難還」,作人以不欠人情債為上策。這是「自立自強」的另一說法…
  不欠人情債就是「不接受別人的幫助。」這樣做就會讓人產生「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感,這是「不近人情」,甚至是「不近情理」的。「不欠人債」也不是容易的事,別人一番熱心,有時真有「卻之不恭」的為難。
  朱迪在工作上,總是以「主打」為上策,主打就是儘快將自己的事做完,俟機幫別人一手。25年來與同事間相處甚歡,一直以來,她認為也只是相處甚歡。並不覺得有甚麼特別的…
  在朱迪在服務單位,曾見過幾次「歡迎、惜別」場面,也就是「一般般」,甚至有些「冷清、零落」感。讓她產生了「與其現場傷感、難堪,不如…」
  每次參加「惜別活動」回來,朱迪心中的想法就更堅定一次:不管那一年,那一月離職、畢業,都不要「舉辦good by party,朱迪不只一次的對趙之楚說,也這樣的告訴過她的同事們。一則是不想面對那種「憂喜糾纏」的場景,其次也是因為看過太多「聊備一格」的「歡送場面」。與其心不甘情不願的來一次彼此都尷尬的形式,不如兩免的好。



  朱迪常引徐志摩的詩說:「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說是這麼說,心裡總是有些牽掛:25年的工作環境,工作規律,相處了25年的同事,其中有些曾給自己許多幫助的,更有許多情義深重的同事,想「悄悄的走」著實有些不舍…能「不帶走一片傷別離的雲彩」嗎?能不留下一片「感恩的雲彩」嗎?
  「我不要她們『歡送』我,我將於離職後的某一天,要舉行一個『感恩』酒會…」朱迪對趙之楚說:「叫她們甚麼都不要帶,只是『漂漂亮亮』的出現就好…」
  「妳打邀請多少人?」趙之楚想問的是「有多少要感謝的人」,接著又問:「在那裡舉辦?準備花多少錢?」
  「萱萱建議,最好在醫院附近的Olive Garden,」朱迪胸有成竹的說:「不超過20人,花5至800元…」
  「時間?」
  「萱萱說最好是6:30pm,上班的人早半小時來,下的人晚半小時離開…」
  「很體貼的考慮,這也是妳們聚會的慣例時間。」趙之楚說:「有這個瘋丫頭參加,必然熱鬧非凡。」
  「全是萱萱的主意。」朱迪說:「萱萱主辦,Barbara助理…」
  「一切都準備好了,就是沒有決定是年、月、日…」
  「年已經決定,就是今年萱萱回家過『感恩節』假期的某一天…」
  「那就是『成都行』回來後的事了。」趙之楚說:「這麼說,月、日也都決定了…」
  「可是我又想做到年底才退休。」朱迪不怎麼肯定的說。
  ✽  ✽  ✽
  天有風雨陰晴的變化,地有山林野火、地震、土石流的變化,人間的變化就更多了。
  「我10月18日,應朋友之約要去開封一星期…」小妹轉述台北二姐的電話訊息說:「看來我得趕回去照顧老媽了…」
  「妳這邊的事一時還放不下,」朱迪說:「反正月底我就要去成都,不如我提前兩星期回去,順便帶老媽去澳門玩幾天。」



  這樣一來,10月17日到台北,一星期後赴成都,在成都玩兩星期,至少也得有三星期的假期,回來上班就是11月中了。一不作二不休,乾脆10月15日退休,好好的玩,也不必趕回來再上幾星期班…
  猶豫不決是一種「爭扎的痛苦」一旦決定了退休日期,心情立刻就「豁然開朗」了。接著就是高高興興的辦理「退保」(工作單位的醫保)與「加保」(退休人員醫保AARP)大事了。退保、加保的附帶工作就是:換與健保公司接受的「主治醫生(family doctor)專科醫生(眼科、心臟科、肺科)」…
  一切都是循規蹈矩的事,到也好辦,很快的便取得了各種卡號(健保卡、費免健身房使用卡),醫生之間都有很好的連繫,病歷資料轉換,只是一通e─mail的事。
  安排好一切,繼續作與好友結伴「成都行」的美夢:與好友同飛、同遊名山、同渡長江、在船上「把酒臨風」,同喝「千杯嫌少」的美酒…
  ✽  ✽  ✽
  「開始倒數計時了,」9月15日朱迪說:「還有8個班要上,已經有些懶了…」
  「還得打起精神來,」趙之楚說:「開車、工作要格外小心仔細…」
  「那是當然,」朱迪說:「是誰說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兢兢業業了一輩子,總不能弄個『功虧一簣』呀。」
  古人說的不錯:「不如人意的事,十有八九。」
  「不如意的事」也未必全是「不好的」…
  「還好沒有買機票…」趙之楚走完路回家,一面放下增加重量的背包,一面說。
  「怎麼?」朱迪驚疑的問:「張老師那裡有變動?」
  「他要11月底才能回成都…」
  「也好,」朱迪轉憂為喜的說:「連著三年回台北,連太虧了。只是平白少上兩個月的班,虧了萬把兩萬塊錢,有些划不來…」
  「還好老媽不知道『澳門行』的計劃,」趙之楚說:「不然倒叫她失望了。」
  8,7,6,5,4,3,2,1
  10月12日,星期4,倒數計算的最後一次班,5pm電話響了…
  通常這時的電話,不是叫朱迪加班,就是叫她stay home的…



  「今天,朱迪最後的班,」趙之楚心想:「應該不會叫她stay home才是。」
  「Anna,我是Barbara,」答錄機說:「我家有事想早半小時下班,妳能否早些來替我?」
  「小心surprise party喲,」小妹聽完留話說。
  這說法,趙之楚是同意的。
  「不會的,」朱迪說:「我告訴過她們不要弄的。」
  「大姐叫你明天早上幫忙卸貨。」10pm小妹站在房門口說。
  「妳猜的不錯,果然是surprise party,」趙之楚離開電腦桌說:「要幫忙下貨?太誇張了吧?」
  「大姐說的很認真,不像是開玩笑。」小妹說。
  以朱迪的平日為人,趙之楚相信「幫忙卸貨」也許有些誇張,但也不致太離譜。「惜別Anna」的場面絕對不致於是「小貓三兩隻」的形式重於真情的應付場面…
  從前,上小學的時候,常聽長輩、老師說:「瞬息萬變。」總以為那只是「莊子」說的:「北冥有魚…化而為鳥…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之類的「幻想」,一眨眼(瞬)功夫,豈能有「萬變」的可能?


好讀首頁 有關好讀 讀友需知 聯絡好讀

搜尋好讀 - Google

按這裡去用 Microsoft Bing 來搜尋好讀
趙之楚專欄
開場白
論語
2017
2016
2015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