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首頁 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 有聲書籍 | 好讀新聞

趙之楚《厚德載物(上)》2014/3/28

  後話先說: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Michelle Obama)作客中國時,中國的第一夫人彭麗媛當場寫了「厚德載物」四字相贈…
  趙之楚看了這則新聞,有所感,特將2011年1月29日--2月5日在《達拉斯日報》發表的上、下兩篇專欄文章拿出來相互呼應一下:
  「厚德載物」出自《易經》:君子以厚德載物。
  在中國是一句「自古至今」、「上自第一夫人,下到平民百姓」,一體「尊重」的「生活信仰」,一體「奉行」的「行為準則」。
        ***
  以下是原文:

  「勤能補拙,儉可養廉。」是中國古聖先賢一直身體力行的美德。「勤奮」之為德,連外國「達人」也是推崇的。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列奧納多‧達‧芬奇就說:「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是他畫的。
  「勤」加上「儉」就可稱之為「厚德」了!
        ***


  每逢下雪,或氣溫低到32°F以下,朱迪又沒有班。她就會叫趙之楚燒壁爐、一起吃火鍋、喝酒、品茶、邊看電視,邊聊家常……。
  兒子在中國,女兒在紐約,都各有所立。趙之楚早已退休,朱迪則是邊工作邊玩兒,等待退休了。
  不富有,也不缺甚麼。一個平凡的RN,一個平凡的小康家庭。這是他們結婚成家後,第二度進入「小康」,稱之為「中興」也不為過。沒有「兼善天下」的大志,能「修身、齊家」,也有「獨善其身」的「自在」。
  星期三下午,趙之楚聽了氣象預報之後,就將木柴搬到壁爐旁,爐中架好木柴,又在木柴下放了幾個從公園撿回來的松果,那是起火的上好助燃材料。在木柴上放了一團易燃的報紙,那是準備暖煙囪的;又在松果下放了一團準備點燃松果的報紙。他索性連煙囪蓋也打開了,免得明天一高興忘了,弄得滿屋子的煙,又遭朱迪埋怨。安排好一切,他站起身來,又回頭看了一眼,心想:明天,只要擦一根火柴,先點燃柴上的報紙,等它燒完後,再點燃松果下的報紙就成了。
  拿起鑰匙,站在弦關處,看了一眼朱迪寫的採購清單,將紙條塞進口袋時,嘴裡還在默念著:大蝦、蒜苖、蛤蜊、牛肉、魚丸。
  出門時,正飄著雪粒,說得精準些應該是霰(sleet)。轉入303號路時,開始飄雪花了,趙之楚心想,真的下雪了。路上的車好少,像星期假日一樣。超市的人也少,這到合了趙之楚的心意。他可以慢慢的逛逛,除了朱迪交待要買的,趙之楚又額外的買了些干貝、墨魚卷等幾樣朱迪愛吃又捨不得order的食品。
  回家時雪下得更大了,行車中,看著雪在窗外「無聲」的橫飛著,真美!趙之楚想起了朱迪的叮嚀,「年紀大了,凡事都要小心翼翼,尤其是開車!」他打起十二分精神,雖然前後都沒有車,他還是將車速控制在40/mph,心中暗暗的提醒自己:「千萬別樂極生悲!」
  說到「小心翼翼」,他忽然興起了思古幽情。多不可思議呀,「小心翼翼」,三千多年前的一句古老語言,至今還是如此貼切、如此自然、如此廣泛的被中國人使用著。與它同樣古老的語言還很多,多得豐富了現代人的生活。譬如「高高在上、天作之合、萬壽無疆、子子孫孫、無信讒言、戰戰競競、窈窕淑女、輾轉反側……」這些幾乎是現代中國人天天要用,人人能懂的口頭話語,卻都是源於三千多年前的一本《詩經》。《詩經》原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歌,當時的通俗語言。現代人口出三千年前的古語,而不覺得「晦澀」,是因為他們一直在用,日日在用。現今國際間流行「保留文化遺產」,要保留文化遺產,當然就要進一步的保留擁有、使用這些文化遺產的人。所以趙之楚以為,中國人也應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應該受到保護與尊重。
  回到家時,屋頂已是白茫茫的一片了。
  趙之楚將菜洗淨,切好,分盤裝妥,並用保鮮膜包好,排列在餐桌中央。將朱迪喝的紅酒,他自己喝的瀘州老窖,杯盤碗筷都擺設好。剛站到窗前觀賞如粉似鹽的雪花(謝朗:「撒鹽空中差可擬」),靜悄悄的灑向綠竹、灑向無葉的橡林……他想,如果是古代的詩人,看了此情此景,必有傳世之詩留下……
  「千樹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窗前孤立翁,獨賞林間雪。」朱迪在趙之楚的身後吟道。這首柳宗元的《江雪》,是她高中時代背的滾瓜爛熟的幾首詩之一。趙之楚想不到的是,她隨口改了幾個字,吟起來倒也真的十分應景。趙之楚看得太專注了,竟不知朱迪來到他身後。趙之楚伸手摟著她的右肩道:「現在該改為『手扶偕老人,同觀竹林雪。』」
  「快生火去吧!」朱迪拍了拍之楚手說。
        ***
  火鍋吃完了,像從前在台大吃夜市一樣,丟一把粉絲到鍋裡,連湯帶粉絲,吃了個鍋底朝天。品嘗的不只是粉的味兒,更濃的還是當年的那股子回味兒。餘興節目就是喝茶、看電視、聊話家常……
  「你說鴻她們是怎麼過日子的?」鴻是朱迪在阿靈頓結識的,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同行好友。也是一位平凡的RN,也有一個溫馨的「小康」家庭。朱迪坐在地毯上,背靠著壁爐臺,手裡還握著酒杯,有所指的問道。
  「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趙之楚說了像沒有說的回答道。
  「你看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
  「妳說呢?」趙之楚耍滑的說。
  感恩節前,朱迪與趙之楚「搶先」到鴻家送了一份象徵式的「美國禮」。美國平凡百姓送的禮,都是象徵式的,這是趙之楚特別欣賞的。因為這正合了儒家對禮的銓釋。「禮之本在敬」,不在包裝之美,不在物之豐。年年都是鴻先送禮,顯得自己有些被動,今年特別創了個先。禮尚往來,只是表達一定的敬意,表示他心中有你,表示他對你有好感,如此而已,別無目的。所以禮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古人說:禮輕仁義重。他想,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鴻比朱迪大兩三歲,也是來美國後才考註冊護士的。她們一家的情況,比趙之楚家稍微好一點,不負債,孩子都自立了,她的先生還有份微薄的獎學金。一切都採最低標準,勉強可以度日。趙之楚一家靠跳蚤市場擺地攤賣衣服、靠信用卡過活。前五年負資產直線上升,後五年緊衣縮食清賞債務。無債一身輕,是近十年的事。
  鴻與朱迪都是靠一分護士薪水支撐家庭,她們兩家的生活方式雖然完全不同,但是,不出十年,她們都走出了貧困,而躋身於小康之境了。鴻又比朱迪富有多了。
  「鴻也是一個護士,上班比自己晚了好多年,也沒有從大陸帶來甚麼資產來。」朱迪不止一次的這樣自問:「才幾年功夫,十幾萬的房子,現金買了。兩三萬的車子,一次付款買了一輛又一輛。她是怎麼辦到的?」
  年前去了鴻家一趟,朱迪的疑問有了答案。但是她的心湖也被攪動了。她不能確定,自己該不該改變一下生活方式。這才乘著酒意,探詢趙之楚的意向。趙之楚沒有立即作答,朱迪也就默然了。她知道趙之楚不是不回答,而是在斟酌考慮。
  「有人寧願將錢留到年老退休之後再用,現在『養兒防老』是靠不住的啦,只好『積穀防饑』了。」趙之楚雙手搓著空酒杯,停了一下又說:「鴻她們大概就是這種『積穀防饑』的想法。」
  「我們要教育孩子,為了孩子的面子,不能讓他們吃學校的免費午餐……」
  「兩家的生活處境不同,用錢的方法也不一樣,但節約的原則是一樣的。我們為了讓孩子交朋友,常常要他們邀同學來家玩,來家吃飯。」趙之楚搶過朱迪的話說:「為了讓孩子多了解美國社會,帶他們上餐館,帶他們到處遊玩,鼓勵他們參加校外活動,樣樣都得花錢……」
  「你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之所以不能照鴻的方式生活,是有理由的,對吧?」朱迪舉起酒杯,打斷趙之楚的話道。
  「更重要的是,」趙之楚也舉了舉空酒杯,接著說:「對『如何活著』的態度也不同……」
  「我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踏上取經的路再說。」朱迪放下酒杯,用一根樹枝撥著火說:「只要目標不錯,路線沒有錯,邊走邊玩,小心謹慎的走著瞧。是吧?」
  「我們對未來也有些盤算,既要考慮『人未死,錢已用完』的困境,也要想到『人死了,錢未用完』的不甘心。更要想到『有錢又有閒,卻又行不得也』的委曲。再說,我們也沒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過日子。」
  「一張餐巾紙剪成兩半用,瓶瓶罐罐全是裝乾果、泡菜的廢物再用,杯、盤全是Goodwill買來的不成套的零碎貨。」朱迪似抱怨的數落著:「買一套餐桌椅幾百元,一組皮沙發幾千元,出去玩一趟也是幾千元。花幾千元買樹,幾千元將木板圍牆換成鋼柵,這種大處不省小處摳的生活方式,邏輯嗎?」
  趙之楚正沒主意時,壁爐裡突然爆出一個火星,趙之楚的腦子轉的比火星還要快,他明白了。這是去鴻家的後遺症。因為她看到鴻家用榨菜罐作筆筒,餐桌是折疊桌,塑膠椅,電視屏幕用舊床單罩著。除了探訪正在讀博士後的小女兒之外,那兒也不去,外國食物不好吃,中國餐館的菜沒有她自己烹飪的好,所以很少eat out。每周工作六十小時(醫院缺護士,不但不違法,還得謝謝她),她能現金買屋、買車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開始我就說過,那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量入為出』的花錢,是古典經濟學的法則,這對個人是好的,對社會則未必。『愛惜物力』的道德意義大於經濟意義。古人將『愛物』與『仁民』(愛人)相提併論,可見中國古人對資源的重視了。對資源的重視就是環保,愛物要愛到『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為大眾而愛物,為全人類而愛物。愛物不是為了一己之私,這正是環保的最高境界。這是多麼高的道德標準!」趙之楚放下酒杯,捏了捏朱迪的肩膀。
  「妳還記得吧?」趙之楚接著說:「孩子們小的時候,我就要求他們在餐館吃飯時,餐巾紙也以兩張為限,吃比薩不能只吃中間不吃邊。目的就是希望他們從小在生活行為上養成『愛物』的習慣。節省不是致富之道,勤奮也不是致富之道。勤奮加節省才是致富之道。鴻他們家之所以快速的步入小康,就是做到了既節省又勤奮。」
  「都是甚麼時代啦,還在講古典經濟。你剛才說的『貨』甚麼的?好像是《大學》或《中庸》上的話,這些農業時代,甚至是遊牧時代的經濟想法,你認為至今還管用嗎?」
  「怎麼不管用?妳總聽說過『放之四海而皆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這句話吧?真理是不變的,可變的就不是真理。《中庸》上說:『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這就是說,富人過富人的生活,富人花錢不是罪過,而是帶動文化、藝術、與經濟的發展。只要能做到『不驕』進而做到『好禮』就很好了。這是鼓勵富人花錢的『消費經濟論』。孔子還教了富人一套「長保富貴」的方法……」
  「啊,倒要聽聽。」朱迪說。
  「不驕、好禮,不就是『和氣生財』嗎?」趙之楚說:「不驕、好禮,自然就能『持盈保泰』了,妳說是嗎?」
  「……」朱迪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素貧賤,行乎貧賤,就是窮人過窮人的生活,不怨不尤,安貧樂道的遵守節儉、勤奮的『古典經濟』的節約理論,最後也能致富。我們與鴻就是這樣走出貧困的。儒家一直是主張兩種經濟理論並行的。」
  「我看貧富距離拉大,」趙之楚還在說:「個人的責任,多於,也大於政府的責任。」
  「下課了吧?」朱迪將杯中酒喝盡了,輕輕的將杯子放在壁爐臺上。
  「還要添柴嗎?」趙之楚問。
  「你猜我現在想幹甚麼嗎?」朱迪搖搖頭說。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遊,宜睡。」趙之楚吟了兩句辛棄疾的詩。
  「你還是那麼善體人意。」朱迪站起身來,走進臥房去了。


好讀首頁 有關好讀 讀友需知 聯絡好讀

搜尋好讀 - Google

按這裡去用 Microsoft Bing 來搜尋好讀
趙之楚專欄
開場白
論語
2017
2016
2015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