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強者的悲哀》2007/11/30
《Jack & Rose》
那篇文章,我曾經提到強者的悲哀,那時只是很偶然的一個念頭。沒想到,之後這念頭便好像觸動了我,不時在我心底騷動。由於後來感受越來越強,終而有不吐不快的感覺。
首先,我們應該定義什麼是強者?
強者是人對人的一種印象,也是一種比較。
跟張三相比,我可能屬於強者;若是換成李四,可能我又成了弱者。
強者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比較因素。
幼稚園的時候,力氣大的就是強者。
小學的時候,考第一名的就是強者。
國中的時候,外貌出眾的就是強者。
等到高中、大學,或進入社會,強者的比較條件越來越多,諸如財富、權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總而言之,強者在團體之中是眾人羨慕的對象。誰不想成為強者?
果真成為強者,就沒有遺憾了嗎?
事實不盡然。強者有強者的難處。粗略來看,有以下四點:
一、強者沒有流淚的權力
看過強者流淚嗎?
強者如果流淚,還有資格稱為強者?
強者為了維持自己的形象,有淚只能往肚裡吞。
可是,不管是強者或是弱者,都有遭遇失敗,痛苦難過的時刻。
弱者失敗,可以盡情地痛哭流涕,抒發自己難過的心情。親朋好友看到了,也多會安慰鼓勵,陪著他一起度過難關。
可是強者失敗,痛苦難過只能放在心底。即便因為一時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也很難引起別人的共鳴,更無法贏得同情。
強者沒有流淚的權力,痛苦與失敗必須由自己一個人承擔、一個人度過。
二、強者沒有「受幫助」的資格
強者容易得到的是別人的妒嫉,而不是幫助。
沒有人會想要幫助強者。想到強者,大家都指望他的幫助,怎麼可能調過頭去幫助他?
即使強者開口哀求,別人也很難發自內心地伸出援手。
至於「主動」幫忙,那更是鏡花水月,沒有任何希望。
然而弱者,可能他自力更生的本事差一點、感情脆弱一點、獨立的個性少一點,因而讓大家覺得他是需要幫助的人。
弱者比較容易得到朋友的幫助,強者一切得靠自己。
三、強者的包袱重
強者因為能力好,自然而然要承受較重的包袱。不管是在家庭、在工作單位,或是在社交圈,都沒太大的差異。
例如一群沒有利害關係的朋友外出聚餐,大家心裡都期望強者買單。
如果懂得感激也就罷了,可惜日子久了,習慣了,到後來大家根本認為是強者「應該」買單。
同樣的心態出現在工作崗位,強者要承擔較多的工作。凡是麻煩的工作、別人搞不定的工作,必然優先交給他;同事也認為「本來就應該交給他」。
又由於多做多錯,許多時候強者會成為同事指責的對象。
回到家庭,仍然一樣,兄弟姊妹之中強者要負擔較重的責任。
也不能怪任何人。能者多勞──這是大多數人共同的想法。
四、強者是大家防範的目標
說「防範」那是客氣,更正確的用詞是「打擊」。
強者容易冒出頭,必先會成為大家注意的目標,接著就成為大家打擊的目標。
有機會打擊強者,讓強者跌下去,不單沒人會憐憫,反而會有一種志得意滿的痛快!
強者夠硬、夠堅強,也沒有人會猶豫該不該踩在他的肩膀往上爬。
強者富足,怎麼拆臺也倒不掉。因而只要對自己有一點利益,別人會毫不留情地扯強者的後腿、說強者的壞話,把強者往後拉。
講了四點,能夠明白我心裡想要表達的意境?
當然,我承認,強者有強者的好處。不過,那不是這篇文章所要討論的內容。
我在大多數人眼中屬於強者,對於這四種悲哀,深有體會。
難過與失望的時候,我很難找到傾訴的對象。講了,往往也只是換得別人冷冷一句:哎呀,你會熬過去的啦!
再看我這一生,除了自己的家人,有朋友主動幫過我嗎?朋友找我,不管開頭是什麼原因,東扯西扯到最後,十之八、九是希望我幫他們什麼。
至於我的工作,《不要計較太多》那篇文章已經談論過。能者多勞這句話,我有非常深刻的體認。
甚至我的感情,也很少受到朋友的祝福。
年輕時我曾經認識幾個女友,有的好到幾乎要結婚的地步。她們沒有一個告訴我──我的好朋友在私底下稱讚過我。再回想我和女朋友鬧意見,嚴重到要分手的時刻,也不曾有朋友為我們努力過。
我這一生,大約就是這樣自己走了過來。
匆匆一晃,五十年過去了,也很少想過這些問題。
假如你不是強者,對強者有過度的幻想,我奉勸你一句話:別太羨慕他們,強者也有強者的悲哀。
最明顯的例子,聰明人通常仗恃自己的聰明而意見多、不聽話,仕途比較坎坷。又因為聰明人思想敏銳、想得多,煩惱也多。
聰明是一個人的優點,也是缺點──越到年老,這句話的負面意義越是明顯。
當然,不是說愚笨是一個人的優點,而是聰明不要過了頭。
太聰明的人擔子重,活得比較辛
苦。有點迷糊又不太迷糊的人,日子反而過得輕鬆自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