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化繁為簡》2014/8/8
假如你有持續看黃河渡,相信會感覺最近我寫的文章越來越短。
有三個原因。
第一,上了年紀,開始懶散了。
第二,不久以前寫了篇《速食文化》,我認真思考過裡面的內容,也深深感覺現今文章是越精簡越好。
畢竟現代人身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吸收那麼多的資訊,所以不管是什麼東西的內容,都應想盡了方法化繁為簡。
不過,上述兩個因素都是次要的,對我有點兒影響,卻不關鍵。
真正刺激到我的是後面這件事。
前一陣子參加某大學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兩天的議程大約聽了二、三十位學者專家的報告,沒想到這些日日與教學為伍,對口語傳播應該非常專業的老師,卻有將近半數,講起話來是一頭熱,兀自陶醉在自身高亢的情緒之中!
按照大會議程,每位專題報告的時限是二十分鐘。
為了精確掌握時間,大會派了專人計時──剩下兩分鐘時按鈴一響,時間到了按鈴兩響,超過兩分鐘按鈴三響。
之所以要掌握時間,是因為議程十分緊湊,相關的報告與討論一場接著一場。
按照我的想像,報告人都是大學教授,必然懂得時間控制的技巧,也應明白掌握時間的重要。萬萬沒想到,將近一半的報告人都超過時限。甚至有四、五位完全無視於鈴聲的警示,而當主持人出聲提醒,他還搖搖手說:「再給我一點時間。」
即使那些時限超過不多的教授,也有許多人準備過多的PowerPoint簡報資料,以致最後在鈴聲的催促之下,報告人手忙腳亂地讓簡報資料飛快地掠過眼前,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聽得不知所云!

我實在無法理解這些以教學為生的老師,難道他們不清楚多少的簡報資料需要多少的報告時間嗎?而一旦鈴聲響了,時限到了,絕大部分的聽眾都會失去耐性。
似乎台上的報告人完全看不到,或是不在乎台下聽眾厭煩的肢體語言與面部表情?
就在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化繁為簡」的重要。
「簡單」兩個字其實並不簡單。
不過,如果有心,也沒多難。
假如報告人能夠尊重大會的議程,從準備資料開始就要化繁為簡。
十分鐘有十分鐘的報告方法,二十分鐘有二十分鐘的報告方法,三十分鐘有三十分鐘的報告方法。
當過老師的讀友們,是不是如此呢?
就因為那兩天目睹那麼多的錯誤示範,我又是現場的受害者,因而暗自提醒自己:以後文章要精簡,要掌握重點。
寧可短,不要長!
這就是我文章越寫越短的原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