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鴻》2017/6/30
最近看了一本非常精采的傳記小說──《鴻》,它的副標是「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
這本書好讀的電子書庫就有,不過,我還是買了一本實體書。
堂堂巨著將近五百頁,開卷後我欲罷不能地一口氣讀到最後。
它的內容在描寫作者張戎的姥姥(外祖母)、她的母親,以及她自己的成長過程。

相片一:《鴻》書的封面。
張戎出生於一九五二年,比我年長六歲,由於父母都是中共高幹,小時候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後來碰上文化大革命,父母被清算鬥爭,自己則被下放勞改。直到改革開放,她歷經千辛萬苦考上公費留學,並成為中共建國以後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大陸人。
至於她的母親,學生時期便偷偷加入中國共產黨,滿懷理想與抱負,為中共的建國立下汗馬功勞。
她姥姥出生在清朝末年,是一個標準的美人胚子(相片一,最上方為張戎的姥姥),可惜擁有一個重男輕女,把女兒當作搖錢樹的不成才父親。十五歲時被迫嫁給軍閥當妾,二十四歲守寡,兩年後依自己意願嫁給年長她四十歲的中醫師。又因經歷軍閥割據、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生命的前三十年可以說是「擔驚受怕、苦不堪言」。晚年更無法逃脫文化大革命的整肅,一生沒過過幾天舒坦的日子。
這三個女人的人生各有各的苦,也各有各的精采之處。
假如有空,我強烈建議你仔細看一看《鴻》。
這本書解答了長久以來我心中的三個疑惑:
一、女人想要獨立,經濟必須獨立
其實這觀念一直存在我心底,甚至我曾經寫了篇《給女人的一點建言》。然而說歸說,清清楚楚看到經濟無法獨立女人的悲哀,張戎姥姥的一生是最讓人印象深刻、最刻骨銘心的寫照。
也因為如此,我特別買了本實體書,送給我女兒做為她二十歲的生日禮物。
我希望她能夠從張戎姥姥的經歷,清楚了解女人想要幸福,擁有獨立的經濟是第一要件!
二、國民黨為何失敗,共產黨為何成功
這話題從我進入軍校就常聽別人提起,林林總總一大堆,讓人搞不清楚何者是真、何者是假。
直到看到《鴻》,了解國共內戰時國民黨是如何貪污腐敗,張戎的父母又是如何為理想奮鬥犧牲,我這才明白,如果生在那個年代,很可能我也會加入共產黨。
三、毛澤東為何發動文化大革命
針對這問題,六年多以前我寫了篇《文化大革命》,詳實分析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動機。
坦白說,寫完以後我也不確定自己的推論是對或錯。
畢竟我不曾經歷文化大革命,更不認識毛澤東,完全不清楚他的行為模式與思想邏輯。
《文化大革命》那篇文章的結論,會不會太武斷?
有沒可能我冤枉了民族英雄,詆毀了中國的紅太陽?
這段時間有讀友來函,甚至朋友當面告訴我,其實我錯怪了毛澤東。
也因為如此,我心底的自信逐漸產生了動搖。
直到看了《鴻》。
張戎使用一半以上的篇幅描述文化大革命的來龍去脈。
看完《鴻》,我動搖的自信重新穩固,因為張戎的分析幾乎和我的推論如出一轍!
很可惜,《鴻》今日在大陸仍是禁書。
所幸網路有好讀,讀友可以從好讀看到完整的內容。
假如你仍對毛澤東存有幻想,我強烈建議你暫且拋開心中的「定見」,打開胸懷認真地讀一遍《鴻》。
看完以後你便會明白,毛澤東到底是英雄,或是混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