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自信》2013/6/7
你是一個有自信的人嗎?
我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從小到大,從不曾懷疑過。
好比說,我從小就不太在意別人怎麼批評我。
管他罵我是笨、是懶、或壞……,我全都不在意。
尤其是過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紀,別人如何說我、貶我、讚我……,我還是那個同樣的我。
既然同樣,有什麼好在意別人如何說我呢?
我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我始終這麼認為。
直到去年,先是看到自己到大學的演講錄影,再從網路看到蔣勳的演講錄影,兩相比較之下,我猛然警覺自己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

相片一:美學大師蔣勳的演講神態
如何說呢?
蔣勳的演講從開始就切入主題,一直到最後,他對自己往日的「豐功偉業」沒有提到一個字。
他甚至沒有自我介紹,整個過程就是針對主題講演。
至於我,開場的自我介紹就花了二十多分鐘;之後在演講的過程之中,只要有機會,幾乎是從不放棄自我表揚一番。
什麼叫自信?
看完了蔣勳的演講錄影,我這才明白什麼叫自信。
有自信的人絕不會「有事沒事」就誇讚自己一番。
只要站在台前,單單是看到他那張臉,別人就了解他的豐功偉業。
至於我呢?
要解釋了又解釋、強調了再強調,聽眾才模模糊糊產生了一點認同。
越是自我誇讚的人,管他說的是真或假,代表的越是缺乏自信。
有了如此體認之後,我暗暗警告自己,日後演講一定要盡量避免談自己往日的豐功偉業。而同時之間,我也冷靜地觀察別人的言行。
看得越多,類似的體認就越深刻。
一個人嘴巴上越是強調什麼,可能代表他心裡越是缺少什麼。

例如我碰過許多從軍中退伍的學長學弟,某些人特別喜歡解釋自己從軍中退伍的理由,什麼瞧不起某某長官作風、不認同現今軍中文化……,往往解釋得越多、越想證明自己不是因為升不了將軍而退伍的人,就我側面的打聽,他們退伍之前在軍中為前途「打拚」得其實越凶。
人們說到心虛處,往往會情不自禁地加強防衛。
而許多人「加強防衛」的直覺反應,一是搶著發言,二是講話的速度加快、音量加重。
也因此在商業談判時不妨留意,那些成竹在胸的贏家,十之八、九都是慢條斯理的穩重神態。反之流露出氣急敗壞、臉紅脖子粗,通常距離失敗就不遠了。
不要忘了,嘴巴上越是強調什麼,通常就代表心裡越是缺少什麼。
個人是如此,團體也如此。
例如那些常喊「大台灣」的政客,不就是因為他心裡明白台灣其實很小?
而那些高喊「團結」的政黨,不正是因為黨內充滿了內鬥?
又例如中共是最會標榜「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因而不管什麼名詞都喜歡加兩個字──人民;像是人民醫院、人民銀行、人民幣、人民解放軍、人民公社、人民日報、人民共和國……,其實呢?
恐怕在中國人統治的領域,中共是最不尊重人民權力的政府吧?
口口聲聲喊什麼,實際上就是缺少什麼。
而加快速度、加重音量搶著發言的時候,通常代表的是心虛的時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