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黃河《失速的真相──自序》2008/9/19
二○○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華航CI611班機在澎湖外海墜毀,造成二百二十五人罹難的空難事件。
空難發生以後,飛安會依據空軍戰管雷達的資料,發布飛機在空中解體成四大塊,甚至連這四大塊目標的航向、航速都說了出來。
看到這新聞,我搖搖頭,心裡罵了聲:胡說八道!
我在海軍的專長是「戰鬥系統」。戰鬥系統主要組成元素之一是雷達。我很盡業,對自己該學的學問會很用心。也曾經是海軍「先進戰鬥系統」的承辦參謀,負責「相列雷達」的競標合約;在兩大競標廠商(雷神與GE)你來我往的攻擊中,聆聽雙方的簡報,研究兩個合約的優缺點,對雷達技術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就我所知所學,單從「空軍雷達資料」就做出「飛機在空中解體成四大塊,並精確計算出它們的航向、航速」,完全是胡說八道。
飛安會為什麼要胡說八道?
飛安會的人不懂雷達工作原理,把空軍提供的資料當成聖經──空軍說什麼,他們就相信什麼。
至於空軍那位雷達資料解讀的軍官,是個半懂不懂的半調子,以為自己發現了什麼,其實是錯誤的解讀。
我不是飛航專家,對空難發生的原因也沒興趣。管他解體成幾塊,都是別人的事。飛安會是不是胡說八道,我一點也不在意。
別說是解體成四塊,就算說成四十塊,我也懶得理會。
不幸的是,國內某航太專家依據飛安會發布的資料,發現客機在爆炸之前以四百多節的速度(每小時超過七百公里)向西南飛行。飛機爆炸以後,四大塊殘骸之中,竟然出現一塊「以三百多節反向飛行」的殘骸。
試想,在零至六秒的短時間,一正一反的「時速差」超過一千六百公里──民航機體的什麼材料,能夠在六秒之內容忍一千六百公里的速差,具備如此不可思議的「抗G力」?
與其相信機體爆炸以後出現一塊「反向以三百多節速度飛行」的物體,我寧可相信這塊逆向飛行的物體,不是飛機本身的殘骸。
不是飛機本身的殘骸,又會是什麼──頓時成為國內叩應節目爭論的焦點。有人說是外太空來的隕石,有人說是國軍誤射的長程對空導彈,有人說是高科技不明飛行器,更有綠營的立委說這是對岸誤打(或有心)的導彈──看到這,我終於忍無可忍。
依據一個胡說八道基調所做的猜測,其結果當然還是胡說八道。
我對飛機分解成幾塊的說法毫無興趣,但是對它造成社會人心的不安深感不滿。於是當晚寫了篇投書──《四個神祕小光點》,次日刊登在《中國時報》。
沒想到,這篇投書引起了軒然大波。
媒體抱著看鬧熱的心裡,進行了一連串的報導。
我不想讓飛安會難堪,主動連絡他們,希望能面對面地溝通,讓他們了解錯誤出在哪兒。
或是,他們指出我的錯誤,我鐵定改口道歉。
大概是我不自量力,沒想到飛安會是政府堂堂的部會,飛安會主委是很大的官。可能在他們的眼中,我這個小市民算老幾?
無論我怎麼嘗試──打電話、發伊媚兒,飛安會對我提出的建議全然置之不理。
幾天以後,飛安會召開記者會,會中以「經比對五筆雷達資料,證實分解成四塊」、「大陸雷達也看到高空分解成四塊」。記者會中還播出實際的「畫面」顯示四個明顯、移動的光點。
我當場在電視機前看得大驚失色!
真相只有一個。如果飛安會為真,我就是假。
在全國人民面前講了假話,那是多麼丟人的事!
為了探尋真相,我詳細檢視飛安會在記者會提供的資料。當我明白飛安會之所以這麼認定,心裡是更加火大。
先前他們無心犯錯,只是錯信空軍提供的資料,情有可原。此時明知故犯,編了一堆的謊言只在掩飾第一個謊言?
若要一一反駁他們,說起來又臭又長,可能也沒幾個讀者看得懂。
我省略理論,只拿後來發現飛機殘骸的位置來說明。
後來接二連三尋獲飛機的大塊殘骸,包含機首、機身、機翼、發動機、機尾、兩具黑盒子,全部散落在一塊狹小的海域。
請注意,這塊「殘骸區」距離飛
機出事點將近五十公里。而發現的機首、機尾相距僅僅只有一點三公里(所有殘骸都在附近大約兩公里的範圍之內)。
假如空難之初,飛機在三萬五千呎高空解體成「四『大』塊」,請問:
什麼形式的「解體」,機首與機尾可能「不分離」?
假如機首與機尾連在「一塊」,飛機哪幾個部位會形成另外三「大」塊?
假設分解後機首與機尾分離,兩者一大一小、一輕一重、外形相異,風阻系數截然不同,有可能在空中「同步」滑行將近五十公里?
倘若不是同步滑行,殘骸的落水點為何這麼接近?
讀者不妨在桌面畫一根五十公分的直線,線頭左端是飛機的爆炸點,高度十二公分──就在這個點爆炸,當場分解成四大塊;可是,機首、機身、機翼、機尾、發動機等主要殘骸,居然落在線頭的右端,長寬只有兩公分的範圍──可能如此集中嗎?
果真如此集中,原先那個點會是「空中爆炸」?
甚至分解成四「大」塊?
真相是什麼,對不起,我不是飛航專家,不清楚。然而,我敢擔保,飛機沒有在空中爆炸,更不可能分解成四大塊。
除非,飛安會定義的「爆炸」是機皮脫落,殘骸「一大塊」是一個旅客的行李箱──果真如此,那我錯了,飛安會對。
不過,他們還是無法解釋(到今天也沒解釋)反向飛行的那一塊是怎麼回事?
可惜,這個社會是誰掌握了媒體,誰有說話的機會,誰說的就是理。
我是一個小市民,怎麼能跟飛安會比?
可是,心中又有一股鬱悶之氣,久久嚥不下去。一怒之下,轉而寫了《失速的真相》。 寫完以後,我那股鬱悶之氣沒了,反而想笑。
為什麼想笑?
看了《失速的真相》就會明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