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獵殺紀壯艦──自序》2007/1/5
《獵殺紀壯艦》是我一直想寫,卻一直沒有勇氣寫的小說。直到前年,終於下定決心,費了一整年心力完成。
為什麼一直想寫?
台灣的未來是統或獨,可能是現在所有台灣人最關心的政治話題。對這話題,我始終有強烈的想法。
所謂「強烈」,並不是我認為「應該」怎麼樣,而是根本沒有太多選擇。
台灣獨,又能獨到哪?
從此脫離中共政權的威脅?
試想:美國和台灣的空間距離有多遠!台灣施政能完全不理會美國的「意見」?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理會美國的意見?
因為美國市場是台灣的經濟支柱。
經濟不獨立,政治很難獨立。
正如同一個孩子,口口聲聲喊著要獨立,可是隔個三兩天便伸手向爸爸媽媽要生活費,他憑什麼獨立?
明白嗎?即使台灣獨立,也只是形式上的獨立。對於中共如此一個龐大的政權、世界最大的經濟市場,偏偏又位於我們的對門,台灣施政絕無可能不理會北京的意見。
本來想寫一本政治性的論著,但是考慮再三,覺得理論性文章自己寫不來,於是念頭一轉,試圖把它寫成小說。
試圖歸試圖,想要找到合適、能夠表達我心中想法的情節,不容易。
《獵殺紀壯艦》的情節從十年前就開始醞釀,很早就有大的方向。若要動手,早該動手,卻是始終沒有勇氣。
為什麼沒有勇氣?
我自詡為「小說家」,也希望寫幾本流傳久遠、受廣大讀者喜愛的小說。想要達到這個心願,我心裡清楚,第一原則就是不要觸碰政治。
政治有時效性。例如《一九九五閏八月》,不管當年如何大賣,到了一九九六年就是它的死期。
除了時效,更要討好讀者。
當然要討好,那是市場的需求。寫的小說如果沒人看,再有理想,也只是空想。
因此,聰明的小說家會避免寫「可能刺激」讀者的小說。
寫一本有關「統、獨」的小說,無論支持統或獨,都會招惹很多的台灣人。
台灣人對政治特別熱中,熱中到「不辨是非,只問立場」。一旦看到不合他們立場的小說,肯定把作者罵得臭頭,從此劃入「永不購買」作者的行列。
也因此,何必花費那麼大的力氣,結果卻是惹毛了一大群讀者!
不是說這本小說會引起多麼廣泛的爭論,而是在原本有限的讀者群中,又少掉了一大半。
明白了吧?下決心寫《獵殺紀壯
艦》,的確需要一些勇氣。
所幸,用小說的方式表達心裡的想法,不像文章那麼嚴肅。一旦動手去寫,就完全投入小說的情景,也就不太去想「讀者喜不喜歡」這問題。
《獵殺紀壯艦》描寫未來兩岸攤牌,台灣派出新採購八艘新型潛艦的第一艘──紀壯艦──執行核彈攻擊任務。啟航之初,全艦官兵(包含艦長)都不清楚任務的性質,等到後來逐漸發現事實真相,全艦便「分裂」成不共戴天的兩派。
故事的結局令人心碎,不管是藍或綠,沒有幾個台灣人看了心裡會舒服。
總的來講,《獵殺紀壯艦》不是討好讀者的小說。但卻是一部反應「最可能事實」的小說(最起碼,我這麼認為)。
我喜歡這部小說嗎?
不太喜歡。
尤其是整個故事沒有一個英雄,沒有一個令讀者神往的角色,台灣人看了只會生氣。正好像看到現今台灣政界大部分的人物,尤其是立法院那一大群袞袞「豬」公,大部分台灣人看了也是生氣。
雖然生氣,但是平心靜氣想一想,不是事實嗎?
由於《獵殺紀壯艦》以紀壯艦為主,描寫了許多和海軍有關的回憶。海軍同仁看了必然很熟悉,許多地方甚至會發出會心的一笑。實在要說我喜歡《獵殺紀壯艦》的什麼部分,大概只有這一部分。
最後,我願意用《獵殺紀壯艦》中一段人物的對話做這篇文章的總結:
兩岸能不能統一的關鍵在哪?在經濟!兩岸人民的平均所得差得越多,就越不可能統一。鎖國、仇中、花大錢買武器……,你們執政這幾年,什麼都沒搞起來,只搞得台灣越來越分裂,人民越來越貧窮。李登輝搞垮了國民黨,陳水扁搞垮了民進黨,你們這批口口聲聲愛台灣的人,其實才是真正搞垮台灣的人。誰促成兩岸統一?是李登輝,是陳水扁,是你們,不是對岸!
不認同這段話嗎?
假如不認同,最好不要看《獵殺紀壯艦》。否則,看了以後一定罵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