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再談文明人》2010/10/8
寫完《文明人》
這篇文章沒多久,我到上海看世博,晚上閒來無事,打開電視看鳳凰衛視的談話性節目,正巧在討論中國人到國外旅遊,不文明言行普遍受到各國非議的話題。
主持人和幾位專家一起分析原因。
某位身穿西裝,看起來相貌堂堂,應該是某大學教授的專家,認為中國最近幾年富了、強了,讓其他國家感受到了威脅,基於反彈的心理排擠中國人是可以「理解」的反應。
言外之意就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批評,是見不得別人好的紅眼症。
主持人這時說,幾天前有一位中國男性遊客在馬來西亞旅遊,竟然當街脫了褲子拉屎,結果被警察抓到警局關起來。
這位專家不以為然地反駁,這則新聞只報導最後的現象,卻沒有進一步追究背後的原因;假如記者繼續追下去,很可能會發現這個旅客吃了不乾淨的食物,嚴重瀉肚,被逼得沒有辦法,這才當街拉屎。
這麼解釋,似乎在怪馬來西亞的食物不乾淨。
主持人接著又舉了個例子,說最近幾天在上海鬧區徐家匯,某位年紀不大的女性路人竟然在大白天、當街脫了褲子撒尿──這鏡頭被民眾用攝影機錄下,隨後發布在網路上,並成為上海當天的大新聞。
同一位專家用同樣的理由分析這件事情可能的背後原因──內急啊,沒辦法啊,不然你要她怎麼辦?
聽他的語氣,這些不文明的行為都是「情有可原」,假如換成你我,身處那種「內急」的狀況,可能也好不到哪裡去。
看到這,我搖頭嘆息一聲,轉了頻道,再也看不下去了。
光天化日之下,當街脫了褲子隨地大、小便──不管什麼原因,能夠當成正當的理由嗎?
窮鄉僻壤的鄉巴佬就算了,連名嘴、專家都這麼認為,中國何時能夠晉升文明之國,實在令人不敢期待啊!
什麼叫淑女與紳士?
我寫的文章《淑女與紳士》(下),討論「吃相」的內文有這麼一段:
九、控制飲料的量,不要頻頻上廁所(尤其是女孩)。西方有教養的女孩,出門用餐前幾乎不喝飲料。
看到這段說明,明白那位專家犯的錯誤嗎?
一個文明的人要能預想/預見可能遭遇的狀況,並事先採取合理的措施,以避免自己陷入窘境。
例如我到國外旅遊,在不容易找到廁所的地方會避免喝水;膽敢大吃大喝,通常是晚上回到了旅館。
每次到了旅遊景點,下遊覽車以前我必定會問導遊:下一趟車程大約要多久?
如果時間太長,參觀時我會盡量少喝水,上車以前也盡可能先去洗手間。
我相信,只要有一點旅遊經驗,大部分遊客會和我一樣。
任意隨性、為所欲為……,等到發生了問題再兩手一攤,說我沒辦法啦──這絕不是文明人說得出的藉口。
另外,這位專家犯的第二個錯誤,也是最可悲的錯誤,是他打從心底認為那些不文明的行為「沒什麼」!
這種「沒什麼」的心態普遍存在大陸人民心中。
舉三個我這次在上海碰到的例子。
有一天搭地鐵,等待的乘客很少,起先只有我們一家五個人排成兩列(一左一右上車,中間是下車)。沒多久來了一對四十歲左右的夫婦,兩人「非常自然」地插到我三位兒女的前面。列車進站,那位女士一馬當先,先是衝錯了方向(她想搶的座位被別人佔了),反過身,竟一把將我推到一邊,兩大步搶到我身前坐下。
那一剎那,我彷彿回到官校「搶火車」的年代!
這是為了搶座位,可以理解,另一次就讓我覺得莫名其妙。
那天在世博的「阿聯館」排隊,等待進入每次約容納八十位觀眾的表演廳。
隊伍排得很長,共分成兩段。前段是準備進場的八十位民眾,後段則是漫漫的一長列。
經過大約一個半小時的等待,我終於排到「前段」的最前端。
這時我發現一位小朋友,年約八、九歲,正慢慢地、不動聲色地往前鑽。
由於他的個頭很小,目標不明顯,其他人或許認為他的父母在前面(否則怎麼會任由這麼小的孩子隻身行動),因而沒有人理會他。

相片一:阿聯館的第一個表演廳,四處都是座位,有什麼好搶的呢?
他一路通行無阻,直到鑽到我家人身後,這才停下來。
再前面,只有我們一家五個人。
再怎麼混,也不可能被誤認為是我家的小孩吧?
可是,他還是想往前鑽。
我兩眼盯著他,冷冷地問:「小朋友,你爸媽在哪啊?」
他沒有回答,但停了下來。
接下來又等了五、六分鐘,之後才開放前段觀眾進入表演廳。
沒想到,大門一開,那小孩便橫衝直撞地擠身向前。
我氣得喝斥:「不要插隊!」
猜猜看,他如何反應?
應該是多麼純潔的小孩,竟然以非常凶惡的態度頂撞道:「誰插你隊啊!」
假如他是成人,我鐵定一把把他拉下來。
可惜……,更可悲,他只是一個小孩。
從頭到尾他絕不認為自己犯了什麼錯誤。
更或許,他父母從小就教導他,如何利用自己的弱勢爭取別人的同情,順利鑽到前面,為的是幫父母搶座位。
第三個例子,某天坐在世博的戶外休息區,由於剛下了一場雨,一位想坐下休息的大媽從身上拿出一疊衛生紙,把椅子擦乾了,順手就把骯髒的衛生紙丟在地上。
即使一個筒口很大、裡面很空、距離很近(不到兩公尺),往前一扔,十之八、九會準確投入的垃圾筒就在眼前,她也是視若無睹。
文明是一種習慣。
文明更是一種認知。
假如壓根不認為那是錯的,想要改,那就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