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職棒(下)》2012/2/24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這是我生命中的一個重要日子,我終於如願以償前往桃園棒球場,觀看一場國際級的棒球大賽!
這一天風和日麗,氣溫二十三、四度,天空中有點陽光又沒有,暖暖的和風輕輕吹來,正是觀賞棒球的絕妙好日子。
我頭戴棒球帽,臉上一副墨鏡,提著冰桶,裡面裝了八罐五百CC的海尼根,同學買了三個鐵路便當,再加四包零食,三個五十幾歲的老男人,懷抱著小學生郊遊的心情,在開賽前一個小時,興高采烈來到球場。
嘿,絕不騙你,走入球場,看到世界一流球員的剎那,真是令人興奮啊!
我毫不猶豫地拿場內練球的球員做背景,留下一張歷史鏡頭(相片一)。

相片一:後方練球的是日本今年職棒冠軍軟銀鷹隊
我們的座位在本壘後方,略靠左邊,朝向三壘的方向。
這位置有多好呢?
請看相片二,那就是我右手側的景象。

相片二:這群本壘後方的記者,就在我的右手邊
這位置對投手球速的感受,可說是「身歷其境」,和打擊手的感覺沒差多少。
我們到的時候還早,三個人坐下後動作一致,先狼吞虎嚥克了鐵路便當,再開一罐啤酒,放鬆心情,充分享受球場的「郊遊感覺」(相片三)。

相片三:我和樂同學敬大家(另一位林同學在照相)
後來看報紙才知道,那場球賽的觀眾人數是五千七百零三人(相片四)。

相片四:軟銀鷹(日本隊)對伯斯熱火(澳洲隊)的比賽紀錄
不偏不巧,就多了我們三個人,否則是整數的「五千七百」。
五千七百又怎麼樣?
沒有怎麼樣,說說好玩。
觀眾人數多不算多、少不算少,但仔細看看,這才發現自己身陷在日本球迷之中,耳邊盡是日語,管他們喊誰叫啥我都聽不懂。
聽不懂也好,我才能抱著全然理智的心情,冷靜觀察世界一流選手的球技。
尤其是我的座位就在本壘的後方,投手投出的是好球或壞球,即使出手的剎那,我也能正確判斷四、五成。
感覺上……,這種球速似乎沒有想像中難打。
我很能以一個過來人的心情,細細欣賞場內球員的高超球技。
不過,這畢竟是一場和中華隊無關的比賽,短暫的興奮與好奇之後,我漸漸感到無聊,開始留意四周環境。
本壘後方靠向一壘,也就是我座位的反側,整區都是保留的貴賓席。
可惜座位空空蕩蕩,沒有幾個貴賓蒞臨。
而我也清楚,那一區由於角度適當,會出現在電視轉播的畫面之中。
五局之後,我忍耐不住,悄聲移座貴賓席,再打電話給家人,問是否在電視畫面中瞧見我?
瞧見了,大兒子錄下我出現的畫面(相片五)。

相片五:紅圈裡面就是我,絕佳的看球位置吧?
出現在電視畫面中又如何?
只是好玩嘛。
不管這場比賽的水準有多高,不可諱言,總讓人心中留下幾許遺憾──為什麼看的不是晚間的中韓之戰?
特別是這場比賽之前,日本隊二勝零負,鐵定晉級;澳洲隊零勝二敗,鐵定被淘汰。
也就是,這場比賽的勝負,跟後續的晉級無關。
不像接下來的中韓之戰,雙方當時的戰績各是一勝一負;因而這場比賽的勝隊,將能取得和日本爭冠的資格。
可以想見,也百分之百保證,晚間比賽的盛況,肯定是中華職棒近幾年最精采可期的一場賽事。
假如今天買的是中韓之戰的門票,那該有多好呢!
不單是我,兩位同學也有同感。因而在球賽進行到一半,大會廣播下午四點將發售現場「保留票」時,我們那位可愛的林同學隨即起身,說他前往售票口查探買票的可能。
沒想到,四點開賣之前他就回來了!
他花了兩千元,買了三張黃牛票(原價每張五百元)。
座位雖然在遙遠「外野」的「上層」看台,卻也大大振奮了我們的心情。
看完第一場比賽,我們興沖沖開車回桃園市,由樂同學請大家吃了碗價值不菲的拉麵,我再補充六罐啤酒,三人才匆匆趕回球場。
這一次我們同樣提前一個小時,停車場已「車滿為患」;再看身旁一簇一簇、快步走向球場的人群,令我回想起波士頓棒球場外的熱鬧景象。
走進球場,果然是爆滿的觀眾(相片六)。

相片六:中韓之戰爆滿的觀眾
後來看報紙才知道,這場觀眾的人數足足有一萬兩千人。
大部分是年輕的球迷……,當然是和我們相比。
身處其間,讓我們不自覺年輕了幾歲;幾大口啤酒下肚,又年輕了好幾歲。
我們是五十多歲的老男人嗎?
我真懷疑。
年輕的心情讓我們迅速融入現場高亢的加油氣氛中,也跟著拿起國旗,隨同球迷齊聲吶喊(相片七)。

相片七:中間是林同學,從面龐看得出來,啤酒喝得最多
特別說明,為我們照相的是一位漂亮的年輕美眉(保證不假)。瞧見我們三個父執輩的老人,大概出於敬老的心情,在我提出「幫忙照一張」的要求之後,不僅笑臉迎人,還熱心地換了三個角度,為我們一連照了三張相片。
感恩啦!
這場比賽非常精采,戰況一度膠著,打到第六局,中華隊擊出一支兩分全壘打,將比數追成三比三。
這時,現場球迷High到最高點,加油的鼓聲、號聲、歌聲、喊聲如雷貫耳,我們甚至隨著觀眾跳起波浪舞。
只可惜,韓國隊在八局也打了一支兩分全壘打,九局再補一分,最終以六比三獲得勝利。
總結這一天、兩場比賽的觀賽心得,現場看球的特色有二:
一、臨場感
你的喊叫聲球員聽得見,球員的叫聲你也聽得見。
由於相互聽得見,你無可避免地會受到現場氣氛「強烈」的感染。
尤其是觀眾人數很多的時候,氣氛一High,你就會身不由己地融入其中。
單單是一個臨場感,對於一場重要、你所關心的比賽(好比說那天的中韓之戰),就值得你花錢買門票。
二、享受球賽的感覺
在家,透過電視看球賽,不會感覺自己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甚至連「事情」都算不上。
嚴格地說,在家裡透過電視看球賽,只能算「打發時間」。
可是到現場看球,從購買門票開始,到出門、趕到現場、吃個便當、喝啤酒、曬太陽、跟隨眾人大喊大叫,以至散場、開車回家──全部串連起來,對初次到現場看球的我們,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
好比說,那一天鐵定會在我們三個同學的人生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這不就值得我們花錢、費力、耗神地做這件事嗎?
不過,第一次到現場看球,是很特別,也令人難忘;然而再去,就要看狀況。
因為現場看球,有以下缺點:
一、不舒服
球場的座椅小、質地硬、空間窄,像我這種身材,坐下以後膝蓋就幾乎頂到前座的椅背。
看一場球賽三、四個小時,持續坐著這種座椅,對上了年紀或胖一點的人而言,算得上是一次不小的煎熬。
二、不清楚
棒球場太大,不管你坐在哪一個位置,場上球員的面貌與表情,都看不清楚。
可是,注意看電視轉播,尤其是數位畫面,球員臉上的青春痘都看得很清楚。
此外,現場看球只能看個大概。
例如投手投出的球,只見一道白光劃過,就進了捕手的手套。
至於電視轉播有特效鏡頭,所以投手如何握球、球投出以後如何旋轉,畫面中真是看得一清二楚。
三、不專業
電視轉播有一流的球評解說,諸如球員的背景、現況、特長、私人瑣事,乃至於他這一球的表現,都有專家獨到的見解。
球賽之所以令人緊張、入迷,球評的專業解說佔了不小的比重。
然而現場看球,除了你,還是你。
假如你對球員或球賽不夠了解,現場看球便有如霧裡看花。
四、不專心
現場看球有太多事情會干擾你的心情。
例如太陽太大、氣溫太低、天空飄雨、寒風太強、鄰近球迷的喊叫聲、現場球迷的騷動、前方走過一位漂亮的女孩、前座喝得半醉的球迷過度激動……,這些和球賽無關的畫面或聲音,都可能分散你的注意。
例如那天晚上,我們鄰座的三位球迷入場時,只見其中一人扛了「一整箱」啤酒,三個人一路嚼著檳榔走過來,我心裡就喊了聲:完了!
五、不精采
關鍵的、漂亮的鏡頭,現場看球是「轉瞬即逝」。
有時因為分神,或是不巧眨了個眼、打了個哈欠,卻聽見現場球迷一陣嘶吼,你心裡問「怎麼回事」,畫面已經過去了、沒有了。
電視轉播就不是這樣。它能不斷重播,把球員那幾個關鍵的動作透過慢速回放,讓你看得清清楚楚,以致心中發出「真是精采」的共鳴!
五個「不」,似乎讓人感覺「不值得」到現場看球?
錯!
單單是一個「臨場感」可能帶來的優點,就壓過了這五個「不」。
特別是對情緒容易激動的年輕人,因為容易融入高亢的氣氛,到現場看球就更值得了。
但是,對於我,就因為解答了久懸心中的兩個好奇──國際級投手的球速有多快、全壘打是什麼樣──看這一天兩場比賽,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