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黃河《螞蟻或綿羊》2006/7/28
螞蟻渺不渺小?
你一腳可以踩死幾十隻、幾百隻螞蟻,放一把火,可以把整個螞蟻窩的幾萬隻螞蟻燒死。
螞蟻真是微不足道啊!
真的微不足道嗎?
有沒有看過一群螞蟻合力抬著一隻蝴蝶、一隻蟑螂,或是一隻毛毛蟲的畫面?有沒有在電視上見過幾千、幾萬隻螞蟻,在幾十分鐘之內把一條蛇啃成一堆白骨?
螞蟻看似微不足道,可是,地球上所有螞蟻的總重量卻和萬物之靈人類相當,兩者共同佔了地球上所有動物總重量的二十至二十五%。
想想看,渺小的螞蟻,竟然佔了地球上所有動物「總重量」的十分之一強!
螞蟻離開團體,牠什麼都不是,什麼工作都完成不了。一旦牠們團結起來,螞蟻是誰也不怕,誰也消滅不了牠們。
國父孫中山先生說,中國人像一盤散沙,不懂得團結──初聽到這句話,覺得是八股教條,內心大覺不以為然。後來到美國留學,親身體驗到中國人善於單打獨鬥,不太習慣團結合作。
美國求學期間最怕「team work」作業。所謂team work,就是幾個學生攜手合作,共同寫一份家庭作業,相當於我們的「小組作業」。可想而之,小組作業必須經過充分的討論、溝通,集合眾人之力完成。
我發現,不單是我,中國學生普遍不喜歡小組作業,也不太熱中討論,語言障礙固然是原因之一,真正的問題是出在「不習慣」。
回想你這一生──幼稚園、小學、中學、高中、大學,老師出過幾次小組作業?
或許現今的教育方式改變了。我冷靜想想自己的求學過程,幾乎沒有。

為什麼沒有?
幾個學生共同寫一份作業,有的聰明、有的愚笨、有的懶惰、有的勤奮……,不管個別貢獻多少,最後的成績全都一樣,這公平嗎?
什麼是公平?
不就是成績的好壞?
中國學生太在意成績,因為環境把學生逼得必須在意成績。記得小時候老師如何公布成績?是不是左手拿竹鞭,右手拿成績單,從成績最差的宣布起,唱到名字的學生走向前,比六十分少一分打一下手心,最後上台的是第一名──在全班同學欽慕的眼神中,抬頭挺胸走上講台?
我小時候就是如此,今天當然不可能。但是不管改變了什麼,「公布成績」的做法始終沒改變。
公布成績在中國學生眼裡,似乎是理所當然。等到我前往美國求學,才有不同的感受。
我話多,在課堂上常發問,同學猜想我的程度不差,碰到不會的家庭作業,私下多半會問我。有時候我解釋了半天,講煩了,乾脆告訴他們答案。如果是中國學生,都會欣然接受;如果是外國學生(尤其是美國學生),大部分會搖頭拒絕,並繼續追問求解的過程。
對他們而言,成績是次要的;會不會、學了多少,才是關鍵。
為什麼他們是如此誠實?
我在美國求學期間,所有大考、小考、家庭作業,沒有一次曾經「當眾宣布」成績。部分教授是談都不談,也有教授會公布這次考試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成績,成績分布曲線」──從這四項資料,你對自己成績的好壞,心知肚明。
因此,除非你三八,四處打聽,否則誰也不曉得別人成績的好壞。課堂裡面沒有「好成績的驕傲」,也見不到「爛成績的羞辱」。
試想一下,遠從小學、國中、高中、大學……,這一路上長期的羞辱或驕傲,對人格不成熟、可塑性甚高的學生,可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碰過目空無人的「永遠第一名」嗎?或是曾經「永遠第一」,後來因為無法保持第一,導致精神崩潰的學生?
細心觀察身邊的朋友,我深有感觸,那些學生期始終墊底的「爛學生」,終其一生都很難重建足夠的自信。
中國的教育方式、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逼得學生汲汲營營於追求成績,好的學生是努力向學,不好的學生就抄襲舞弊。由於成績是那麼的重要,不公平的小組作業就不太受歡迎,十幾年學生生活過下來,塑造出中國學生習慣獨來獨往(不是獨立),又自私的個性。
另一個讓我深深感受中國人是一盤散沙的經驗,是開會。
我在軍中待了二十七年,開過無數大大小小的會議,除了同學會大家是暢所欲言、互推責任的會議大家是爭論不休,否則不管什麼會,發言的人或許不少,但多半是附和;敢講心裡話的,十之八、九是主持會議的最
高階長官。
也曾經有一個長官告訴我,總司令問他海軍未來應該發展大型戰艦或小型飛彈快艇?他相當懊惱,也相當誠實地說:我怎麼猜得到總司令心裡想要什麼?
明白嗎?真正困擾他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總司令的企圖。
對大部分中國官場的官僚而言,「是、非」並不重要,長官的企圖才重要。也因此,會議之中大家都不敢講意見,直到從隻字片語中揣摩出長官的意圖,這才敢發表附和的意見。
集思廣益,在中國官場幾乎不存在。即使口口聲聲要聽取大家的意見,一旦有人公然講出反對意見,主持會議的長官很少不在瞬間變臉。當然,有修養的長官隨即恢復笑臉;也當然,機靈的部屬必能從長官臉色瞬間的轉變看出風向。
假如大家都不敢講心裡的話,討論就只順著最高階長官的意思去發展。長期發展下來,部屬會徹底放棄「獨立思考」的能力,所有的措施、做法、應對,最後全出自一個人──最高階長官──的思維。
說好聽的,中國人善於單打獨鬥;說難聽的(那才是實情),中國人是一盤散沙。
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土地是二十六倍,物產富饒,人也聰明,為什麼總是被天然資源極度缺乏的日本人欺侮?
看過一大群綿羊面對幾隻野狼的畫面嗎?
我心裡始終有個遺憾──這一大群綿羊如果團結起來,使用羊角朝野狼撞過去,恐怕十倍的野狼也不是綿羊的對手。
很可惜,綿羊就是綿羊,不知團結,數量再多,也只有被宰殺的命運。
你的個性裡面有沒有羊性?
不覺得該向螞蟻學習?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