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黃河《奸巧當道》2013/9/6
最近接連碰到三件讓人不太愉快,而且性質雷同的事情。
第一件是台灣大哥大的手機上網費,詳情已如《我的切膚之痛》所述。
這件事後來經過台灣大哥大來電解釋,我總算了解問題所在。
當初我在台灣大哥大的門市更換智慧型手機,服務人員詢問我要選擇哪一種「上網費率」,我再三強調自己沒有上網的需求。
聽完我的需求,服務人員指著放在桌面的費率表(表一)說:「那你應該選擇『零元』月租費方案。」
表一:台灣大哥大上網月租費方案表
我順著服務人員的指尖看過去,瞧見「月租費」欄下「$0」的符號──每個月的月租費為0元──認為是我的選項,於是點頭同意。
看到這,你明白這中間的陷阱嗎?
「0元月租費」看起來是「不必付費」,其實是沒有「基本傳輸量」,那也就是表一「內含傳輸量」項下「0MB」的意思。
假如你看得懂表一的說明,會明白在服務人員錯誤的引導之下,我選擇的是最貴的上網費率。
當然,你可以說這是我自己的錯,沒有把表一看清楚,活該!
可是,服務人員很清楚我的需求,為什麼會錯誤地引導我去選擇最貴的費率?
另外,台灣大哥大的後台未經由我的同意,如何能擅自開啟我手機的上網功能?
而這一切,全都在我毫不知情的狀況下進行,能不令我氣憤?
第二件讓人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在富邦產險公司。
我名下有三輛摩托車,分別是我自己,以及兩個兒子使用。
摩托車必須投保「強制責任保險」,其流程是每年保期快到之前,保險公司會郵寄通知函,上面簡要說明「保費金額」與「繳費期限」。
顧客就拿著這張通知單到超商繳費。
很簡單的手續,十幾年來都如此。
同樣的,今年七月下旬,我收到富邦產險公司寄來的明信片,它的正面如相片一(左下角缺了一塊,是繳費時超商人員撕去的存根)。

相片一:明信片的正面
請問各位讀友,看到相片一,你會聯想到什麼?
我很直覺的反應,以為哪一輛摩托車又要繳「強制責任保險」。因而將明信片翻過來(相片二),挑重點地看到「並請於102/07/31前至各超商通路或原購車行完成繳費」,以及受保的車牌號碼「887─D**」──我小兒子騎乘的摩托車。

相片二:明信片反面
明信片上還有許多其他內容,然而那麼小的字,我根本看不清楚。
即使看得清楚,簡單的、例行的機車「強制責任保險」,它的說明內容有什麼好看的?
我沒再多想,第二天就抽空到超商,繳了一筆和「強制責任保險」金額差不多的保費。
幾天之後收到富邦寄來的保險單,我也沒多想,轉手就交給小兒子。
沒想到小兒子說他的摩托車已經保了強制責任險啦!
我微微一愣,教小兒子把保險單拿出來。
看著保單,我才確定在一個多月之前已經投保強制責任險!
這是怎麼回事呢?
難道我遇上了詐騙集團?
我連忙拿出明信片,前後又仔細看了看,這才發現這次投保的是「附加駕駛人責任險」──看得懂這個專有名詞嗎?
總之是「附加」,和「強制」不同,也就是額外增加的另一項保險。
唉,我能說什麼?
當然,你又可以說這是我的錯,沒看清楚明信片的內容,活該!
可是,十幾年來一成不變的作業,如今為什麼莫名其妙地寄一張「從不曾出現」的名信片?
更可恨的是,這明信片弄得和「續保」作業極其類似!
我憤憤不平打電話到富邦,接電話的小姐一副「你自己沒看清楚」的味道。
我堅持要求退保,沒理她說什麼。
幾天後我收到富邦寄來的信函。
為了退保,我必須提供身分證影本、保單正本、被保險人金融帳戶資料,以及填寫一份密密麻麻的退保申請書──全部塞進一個富邦提供的小信封,再拿到郵局以掛號寄送。
相對於保險時到超商付現金、幾十秒的簡單流程,退保的手續既繁且雜,還不知何時能退回多少的保費。
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一位顧客打電話到某公司,接通後語音回答如下:「親愛的顧客,您好,如果欲購買本公司產品,請播分機1;如果對本公司產品不滿意,想要退貨,請播分機21448659455821394568……。」
第三件事和有線電視業者有關。
相信大部分讀友都碰過類似的事情──有線電視從類比信號提升至數位信號,頻道增加了許多;然而大部分客戶根本不可能全有興趣,於是業者提供了幾種「套餐」選擇。
我平常不太看電視,所以對任何套餐都沒有興趣。
沒想到八月初手機收到一則簡訊,說我的電視增加了某些頻道,每一季要多付多少錢。
我立刻打開電視查看,果然多了二十幾個頻道。
可是,我沒有提出申請啊?
我打電話到公司查問,接電話的先生說:我們只是讓你試看,你不想看就算了。
放下電話,以為這件事到此結束,不料到了月底,還是收到繳費的通知單。
再打電話去問,回答得才妙呢:你不想看,就不要繳費啊!
以上三件事集中在一個月之內發生,實在是令人十分不愉快。
這三家公司制定遊戲規則的幹部,大概都認為自己很聰明,可以經過一些巧妙的設計戲耍顧客。

由於金額都不高,必然有一定比例的顧客就認了。
而這些「自認聰明的幹部」在公司裡面可能還十分得意,甚至獲得高層的嘉許,因為他們制定的遊戲規則,近幾個月為公司額外爭取到幾百萬或幾千萬元的收益。
會不會是這樣呢?
悲哀的是,可能真是如此。
這是如今台灣相當普遍的現象,也是社會很嚴重的問題──奸巧當道!
某些奸巧之人自認高人一等,他們挖空心思,鑽各種法律漏洞,使盡旁門左道,就想掏別人口袋裡的錢。
這種行為和詐騙又有什麼差別?
詐騙在台灣已橫行多年,但以前只出現在個人,或是少數壞人組成的詐騙集團。
萬萬沒想到,如今台灣堂堂掛牌上市的大公司也淪落至此!
難不成「奸巧」已然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也難怪,最近文化部部長龍應台接受媒體訪問時,難過地批評台灣社會那種相互信任的關係幾乎蕩然無存!
當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社會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不管做什麼事,你要防我、我要防你,大家不覺得很累嗎?
今年四月我到德國出差,意外發現德國所有火車站都沒有門禁管制!
火車站在德國有如「完全開放」的街道,沒有進口與出口管制,整個車站幾乎見不到一個工作人員。
買賣車票是透過安裝在車站或車廂裡的自動販賣機。
甚至我人在台灣,也可以透過網路使用信用卡付費,再由家裡的印表機列印出車票。
在德國我總共搭乘了六趟火車,只遇過一次查票。
這就是充滿互信的社會──大家都方便,做什麼事都省時省錢省力。
反觀我們台灣的火車站呢?
每當列車到站,看看那一群擠在出口的人龍,讓人覺得多不舒服,又浪費了多少時間!
而當乘客通過閘門,起碼有一位站務人員盯著眾人的驗票動作。
只見他一臉肅然、兩眼快速掃動,似乎把所有的乘客都當賊看。
看到台灣的火車站,我自然想到德國的火車站,也深深了解一個缺乏互信的社會,眾人要付出的是什麼!
我們應該如何做,才可能改善這個現象?
假如你自認聰明,請不要戲耍別人。
假如你身在高位,請不要提拔奸巧之人。
假如你碰到奸巧的公司,請不要因為怕麻煩而輕易妥協。
如果人人都能如此,奸巧還能在我們這個社會橫行多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