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京、阪、奈自由行6》2014/1/3
旅遊心得
這週要開始講重點了──此次旅遊心得。
概略想一想,總計有以下七點:
一、物價高昂
搭乘地鐵的基本費是兩百元(日幣,以下皆同),坐火車動輒六、七百元,大眾交通費至少是台灣的三、四倍。
啤酒、汽水、礦泉水……,大約是兩倍。
一般的物價都在一點五倍以上。
總之日本的什麼消費都貴。
不出國無法體會,台灣的什麼東西都便宜……,而且是好便宜啊!
二、地狹人稠
大部分日本人居住的房舍都是一小棟一小棟──門面很窄、縱深不長、住宅區的巷弄普遍也窄,使用的建材看起來又不太牢固,充分證明這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國家。
特別在小地方、小城鎮,這特性尤其明顯。
難怪兩年前日本東北部的大海嘯,會造成如此大的傷亡!
三、生活態度嚴肅、自律性強
從幾個小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人的這種民族個性:
(一) 沒人邊走邊吃:整整七天我不曾見過一個日本人一邊走、一邊吃,或是一邊喝什麼。甚至在街邊的石座、木椅,幾乎也看不到這情形。不在公共場所吃喝,可能是日本人從小所受的教育。
(二) 衣著色彩沉悶:日本男人幾乎「完全不穿」色彩鮮艷的衣服。特別是上班日,放眼所見都是黑色、深藍、灰色系的西裝,再配上一件淺色襯衫──這好像是全國男性的制服。縱然在假日,街頭也很難看到身著大紅大綠的日本成年男人。
(三) 環境整潔:我在德國時,曾感嘆德國小鎮的自律。不過,那只是小鎮;等進入不萊梅那種現代化的大都市,某些區域也擺脫不了髒亂的毛病。然而這次在日本,大街小巷我不知走了多少地方,從沒見過一次髒亂的景象。
(四) 講話輕聲細語:特別是在公共場所,很難看見一個日本人旁若無人地宏聲談笑。甚至一般市民居住的巷弄,經常靜到讓我以為他們全部外出度假了。有一次走在狹窄的單行道,我們幾個談笑自如,猛一回頭,發現身後竟然默默跟著一輛計程車,也不知慢慢跟了多久,居然連喇叭都沒按一聲。
不過呢,凡事都有兩面。
日本人生活態度嚴肅、自律性強,好的方面是社會井然有序,私底下他們內心之壓抑,又豈是外人所能體會?
例如日本的性行業極其發達──AV女優的怪異現象,全世界哪個國家存在?
此外,日本抽菸人口很多,下班後多半也會喝幾杯再回家,許多西裝革履的上班族甚至醉臥街頭──這一切,不全是他們發洩壓力的管道?
回國以後,看到小兒子到台北上班的隨性穿著──七分褲、圓領運動衫、球鞋,我只能搖搖頭,發自內心地說一句:台灣實在是自由過頭的地方!
四、誠信待人
我在日本旅遊七天,到過那麼多大大小小的地方,進過許多商店,接觸過各年齡層的日本商人。
他們一聽我說話,就非常肯定我是國外來的遊客──這種人,通常一生只會來店消費一次。
在中國社會,老闆藉機哄抬物價,想狠宰一票的機率有多少?
可是在日本,我從不曾因為是國外遊客的身分而被訛詐。
甚至最後一天到了關西空港,通關後在免稅商店看到前一天在大商場購買的伴手禮(一盒和菓子),同一款式的售價居然還便宜五十元!
機場免稅品店的「土產」,比人潮洶湧大商場的售價還便宜──除了日本,這現象哪個國家看得到?
五、精益求精的做事精神
日本人不管做什麼事,都抱持著精益求精的精神。
甚至妓女都如此!
又好比餐飲業,路邊賣給觀光客的攤販不算,只要擁有一家店面,門口掛一塊招牌,管他店大店小、做什麼、賣什麼,我沒碰過一家水準不夠的餐廳。
不單這次,以前三次去日本的經驗都如此。
說衛生是衛生,說服務是服務,說口味是口味,價格也絕不會讓你嚇一跳!
精益求精的精神發展到極致就出現許多精緻的行業。
底下十五張相片,每一張都攝自某一家商店,他們全是某一類商品的「專賣店」:

相片一:精緻的小佛具,每一樣售價都在幾萬元

相片二:各式各樣醃漬菜

相片三:精緻的小甜點(和菓子)

相片四:販售與狗有關的玩偶

相片五:販售與貓有關的玩偶

相片六:販售各式各樣的紅茶

相片七:五花八門的手杖

相片八:只賣筷子也能開一家好大的店

相片九:賣襪子就能生存?

相片十:扇子專賣店的利潤應該更高吧?

相片十一:手工縫製的各式女用小皮包(口金包)

相片十二:連雞蛋也能成立專賣店(販賣各地有名氣的雞蛋)

相片十三:各式各樣、千奇百怪、大大小小的刀

相片十四:帽子專賣店

相片十五:毛筆與墨
一家商店只販售單一一種商品,這代表了什麼?
如果到餐廳,菜單拿出來,五花八門的什麼都賣──壽司、義大利麵、炸雞、漢堡、炒飯、炒麵、水餃、牛肉麵……,我奉勸你這種餐廳不試也罷!
樣樣行就是樣樣都不行──切記!
可是,如果某家餐廳只賣一樣商品,好比說大腸麵線,而且一賣幾十年還能不倒店,我保證它有一定的水準。
商品越少代表的是水準越高,否則它如何生存?
日本存在如此多種類的專賣店,正代表他們精益求精的做事精神!
六、篤信宗教
宗教信仰在日本文化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好比說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小神社(相片十六)。

相片十六:這種小神社在日本隨處可見
日本神社、廟宇的普及度,大大超越我在國內所見。
至於日本有點歷史地位的大小廟宇,保持之完整、之恢宏、之令人肅然起敬,也是國內所不及。
再舉一個更現實的例子。
每逢台灣的廟宇有什麼重大祭典活動,都是由哪一類人主導、參與──仔細想想這問題。
日本宗教的重大祭典,又是由哪一類人主導參與呢?
這次赴日期間,十月二十二日正逢京都舉辦某種祭典(抱歉,我看不懂;查網路資料,應該是鞍馬火祭,然而我又沒看到火祭中應該出現的「火把」)。
不巧那天我人在大阪,未能恭逢其盛。只好透過電視轉播,從螢幕截取了幾張畫面。
底下請一邊看我截取的畫面,一邊聽我解釋:

相片十七:這是廣大民眾參與,而不是少數神棍進行的活動

相片十八:甚至小朋友也穿上祭服熱鬧參與

相片十九:看看年輕女孩的舞蹈

相片廿:瞧瞧年輕男孩的妝扮與吶喊(事後他們的嗓子都啞了)

相片廿一:當然更少不了成年男子的汗水

相片廿二:瞧瞧這位老兄多賣力

相片廿三:眾人聲嘶力竭地吶喊,發音類似:Sorry,優優桑、Sorry,優優桑、Sorry,優優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相片廿四:一座又一座華麗的神轎,活動從白天進行到晚上
看到這,你能體會中、日宗教祭拜活動的差異嗎?
日本人對宗教的態度,比我們中國人要來得普及、虔誠、高級!
談到這我必須暫停,因為下一個話題肯定讓人不愉快。
在此暫且打住,留待下週再一口氣講完。
|